霜菊花萎日,风梧叶碎时。
怪来秋思苦,缘咏秘书诗。
霜菊花萎日,风梧叶碎时。
怪来秋思苦,缘咏秘书诗。
寒霜降临,菊花枯萎的日子,秋风吹起,梧桐叶被吹得破碎之时。
难怪这秋日的思绪如此凄苦,原来是因为吟诵了王秘书您的诗啊。
1.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诗歌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秋日萧瑟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凄苦秋思。
3. “秘书”在古代是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掌管文书等工作,这里是对友人王秘书的称呼。
4.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菊”“梧桐”在本诗中都有出现,“菊”常与高洁、隐逸等情感相关,“梧桐”多在秋景中出现,常带有萧瑟、凄清之意。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它是一首寄给友人的短诗,篇幅虽短,但情感饱满。开篇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霜打菊花使其枯萎,秋风吹得梧桐叶破碎,这些都是秋天典型的衰败景象,让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秋日的凄清。
接着看后两句,诗人说自己的秋思如此凄苦,原来是因为读了王秘书的诗。这就把眼前的秋景和心中的情感,以及友人的诗作联系在了一起。一方面,我们能体会到秋天的氛围本身就容易引发人伤感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王秘书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让白居易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
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和自身的秋日情怀。同时,了解诗中涉及的官职名称和常见意象,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歌开篇“霜菊花萎日,风梧叶碎时”,以秋日特有的景象起笔,描绘了寒霜中菊花枯萎、秋风吹得梧桐叶破碎的衰败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为下文抒发秋思奠定了情感基调。
后两句“怪来秋思苦,缘咏秘书诗”,笔锋一转,点出心中凄苦的秋思并非无端而来,而是因为吟诵了王秘书的诗。这里既表达了对王秘书诗歌的欣赏,因为其诗能引发如此深切的情感共鸣,也巧妙地传达出自己在秋日里的心境,将个人的情思与友人的诗作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真挚。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凄清,情感表达细腻真切。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友人王秘书的作品。从诗中内容来看,当时正值秋季,万物萧条,白居易在这样的时节吟诵了王秘书的诗,心生感慨,便写下此诗寄给对方,表达自己因读其诗而产生的凄苦秋思。白居易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此诗也体现了他在特定情境下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