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白居易 〔唐朝〕

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锦翠斑。

俗客看来犹解爱, 忙人到此亦须闲。

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树林幽深,老藤缠绕,翠竹环绕;层层叠叠的石壁上,草木交织如锦绣缎翡翠般斑斓。

即便俗气的游客来看,也能懂得欣赏这美景;忙碌的人来到这里,也定会变得闲适。

更何况是在雨后初晴、凉风习习之后,置身此地,仿佛处在千山万壑之间。

像黄绮这样的隐士如今又要归隐何处呢?其实在洛阳城内,就有像商山那样的隐居胜地。

1.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通俗易懂,题材广泛。

2. 岐王李范,唐玄宗李隆基之弟,封岐王,善音律,喜与文人交往。

3. 商山四皓,指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他们曾隐居商山,后被刘邦请出辅佐太子。

4.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志趣。

5. 诗歌的颔联对仗工整,“俗客”对“忙人”,“看来”对“到此”,“犹解爱”对“亦须闲”,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岐王旧山池石壁:岐王的旧居山池边的石壁。岐王,指唐代宗室李范,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喜好文学艺术。
  • 回环:环绕,曲折回旋。
  • 锦翠斑:形容石壁上草木色彩斑斓,如同锦绣和翡翠交织。
  • 俗客:指世俗之人,不懂得欣赏高雅景致的人。
  • 犹解爱:还能懂得喜爱。
  • 霁景:雨后初晴的景色。
  • 千岩万壑:形容山峦连绵,沟壑众多。
  • 黄绮:指汉初的隐士黄公和绮里季,他们曾隐居商山,后被称为“商山四皓”中的两位,这里代指隐士。
  •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洛市,是古代著名的隐士隐居之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题岐王旧山池石壁》。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它是白居易游览岐王旧居时所作。

读这首诗,我们先从字面意思入手。前两句描绘了山池石壁周围的景色,树木幽深,藤蔓苍老,竹子环绕,石壁上色彩丰富,像锦绣和翡翠一样漂亮。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

接着看三四句,说即使是不太懂欣赏的俗客,也会喜欢这里,忙碌的人到了这里也会变得清闲。这告诉我们这处景色有着让人放松、愉悦的魔力。

再看五六句,雨后初晴,凉风吹过,站在这里就像在千山万壑之间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壮阔和迷人。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黄绮和商山,商山是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诗人说洛阳城里就有像商山这样的好地方,其实是在赞美这里的美景,也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把景色写得生动形象,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这就是白居易诗歌的特点之一。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还要积累诗中的典故和优美的词句。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岐王旧山池石壁周围的美景,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首联“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锦翠斑”,从近景入手,描写了树林、老藤、翠竹环绕,石壁上色彩斑斓的景象,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颔联“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从人的感受出发,写出了这处景致的魅力,即便是俗客和忙人,也会被其吸引而变得闲适,侧面烘托出景色的迷人。

颈联“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进一步描绘雨后初晴、凉风送爽时的景象,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千岩万壑之中,拓展了空间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尾联“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巧妙化用典故,将此处比作商山,暗示这里是隐居的好去处,既表达了对这处景致的喜爱,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此诗是他游览岐王旧居的山池石壁时所作。岐王李范是唐玄宗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府邸及园林曾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白居易途经此地,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既赞美了景色的优美,也寄寓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