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郑二司录与李六郎中寒食日相过,同宴见赠

白居易 〔唐朝〕

偶因冷节会嘉宾,况是平生心所亲。

迎接须矜疏傅老, 只供莫笑阮家贫。

杯盘狼藉宜侵夜,风景阑珊欲过春。

相对喜欢还怅望,同年只有此三人。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偶然在寒食节这天与嘉宾相会,更何况都是我平生心中亲近的人。

迎接你们时,要体谅我如疏广那般年老;招待简单,莫要笑话我像阮籍家一样清贫。

杯盘散乱狼藉,宴席很适合一直延续到深夜;风光景物渐渐凋零,春天眼看就要过去。

相互面对着既欢喜又有些惆怅迷茫,同榜登科的人如今只剩下我们三个了。

1. 寒食节:古代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节日里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民间会在这一天扫墓、踏青、亲友相聚。

2. 同年:科举制度中,同榜考中的人互称“同年”,他们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情谊,在官场上也可能相互扶持。

3. 用典:诗中“疏傅老”“阮家贫”均运用了典故,分别以疏广和阮籍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状况,使诗句更富内涵,也体现了古典诗歌用典的艺术特色。

4. 白居易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多通俗易懂,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和情感,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在日常交往诗作中的体现。

  • :以诗文相赠答。
  • 郑二司录、李六郎中:指郑姓司录和李姓郎中,是诗人的友人,“二”“六”为排行。
  • 寒食日: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两天,民间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
  • 相过:互相拜访、探望。
  • 冷节:指寒食节,因这天禁火,故称“冷节”。
  • 嘉宾:尊贵的客人,这里指郑二司录与李六郎中。
  • 心所亲:心中亲近的人。
  • :体谅,怜悯。
  • 疏傅:指疏广,西汉人,曾官至太子太傅,后告老还乡,这里诗人以疏傅自比,说自己年老。
  • 只供:简单的供给,指招待不丰盛。
  • 阮家贫:阮指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家境贫寒,这里诗人以阮籍自比,说自己家贫。
  • 狼藉:散乱不整齐的样子。
  • 侵夜:入夜,到了深夜。
  • 阑珊:衰落,凋零。
  • 欲过春:春天将要过去。
  • 怅望:惆怅地远望,这里指心中惆怅迷茫。
  • 同年:同榜考中科举的人。

这首《酬郑二司录与李六郎中寒食日相过,同宴见赠》是白居易晚年生活中一次友人相聚的真实写照。开篇点出在寒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能与自己亲近的友人相聚,是一件十分难得且令人欣喜的事。

接着,诗人坦诚地向友人说明自己的情况,年老且家贫,希望得到友人的体谅,这既表现了诗人的谦逊,也反映出他与友人之间不拘小节的亲密关系。宴饮的场景描写生动形象,“杯盘狼藉”一词让我们仿佛能看到众人畅饮畅谈、无拘无束的画面,而“风景阑珊欲过春”则在描绘春末景色的同时,悄悄融入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相聚的喜悦与对同榜故旧所剩无几的怅惘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无奈。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朴实的语言将真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体会到白居易诗歌“语浅情深”的特点,也了解到古代文人在节日里的交往情景和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全诗围绕寒食节与友人相聚这一事件展开,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

首联“偶因冷节会嘉宾,况是平生心所亲”,点明相聚的缘由和对象,“偶因”可见此次相聚的难得,“心所亲”则突出了与友人关系的亲密,为全诗奠定了亲切的基调。

颔联“迎接须矜疏傅老,只供莫笑阮家贫”,诗人以疏傅、阮籍自比,既道出自己年老体衰、家境清贫的状况,又巧妙地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够体谅的心情,言语间带着一丝谦逊,也显露出与友人相处的坦诚。

颈联“杯盘狼藉宜侵夜,风景阑珊欲过春”,描绘了宴饮的情景和时节特点。“杯盘狼藉”展现出宴饮的尽兴,“宜侵夜”说明众人相聚甚欢,不愿散去;“风景阑珊”“欲过春”则勾勒出春末时节的景象,既点明了时间,也为后文的感慨埋下伏笔。

尾联“相对喜欢还怅望,同年只有此三人”,情感由喜转怅。“喜欢”是因与知己相聚,“怅望”则源于对时光流逝、同榜故旧所剩无几的感慨,将相聚的喜悦与人生的怅惘交织在一起,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寒食节这天,与友人郑二司录、李六郎中相聚宴饮后,为酬答他们的赠诗而作。寒食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此时亲友间常相互拜访聚会。白居易与郑、李二人既是友人,又可能是同榜登科的“同年”,彼此关系亲近。诗中既体现了相聚的喜悦,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故旧渐少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