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茅山仙台药院

刘言史 〔唐朝〕

扰扰浮生外,华阳一洞春。

道书金字小,仙圃玉苗新。

芝草迎飞燕,桃花笑俗人。

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愿得青芽散,长年驻此身。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在纷乱喧嚣的世俗生活之外,华阳洞别有一番春日景象。

道家典籍用金字书写,字体小巧;仙人园圃里的玉苗鲜嫩清新。

灵芝草迎接飞燕,桃花似在嘲笑俗世之人。

楼阁台榭争相高耸入云,这里的鸡犬也仿佛嫌弃秦朝的俗世。

希望能得到青芽散,让自己长年驻留在此地。

1. 茅山:中国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

2. 刘言史:唐代诗人,擅长乐府诗,其诗风格清丽,多写闺情、风物等,与李贺友善,其作品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3. 道家文化:诗中体现了道家对仙境的追求、对长生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思想,是研究唐代道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的重要资料。

4. 诗歌意象:诗中的“道书”“仙圃”“芝草”“桃花”等都是道教文化中的典型意象,象征着仙境、长生和超凡脱俗。

5. 用典:“鸡犬亦嫌秦”化用了传说中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后,鸡犬食其仙药也随之升天的典故,此处反用其意,表现仙境的超凡。

  • 扰扰浮生:指纷乱繁忙的世俗生活。
  • 华阳一洞:指茅山的华阳洞,是道教圣地之一。
  • 道书金字小:用金字书写的道家典籍,字体小巧精致。
  • 仙圃玉苗:仙人的园圃里像玉一样珍贵的幼苗,可能指仙草灵药。
  • 芝草:灵芝,古人认为是仙草,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 耸汉:高耸入云。汉,指天河、天空。
  • 鸡犬亦嫌秦:化用“鸡犬升天”的典故,这里指此地的鸡犬也仿佛超凡脱俗,嫌弃秦朝那样的俗世。
  • 青芽散:可能是一种道家丹药,据说服用可以长生。

《题茅山仙台药院》是唐朝诗人刘言史描绘茅山仙境的一首佳作。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它围绕茅山仙台药院展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世外桃源。

从诗句来看,诗人首先将“扰扰浮生”与“华阳一洞春”进行对比,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仙境与俗世的不同,前者纷乱,后者充满生机与宁静。接着,诗人细致地描绘了仙境中的事物,道书用金字书写,仙圃里的玉苗鲜嫩,还有芝草、飞燕、桃花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仙境画卷。

其中,“桃花笑俗人”一句很有意思,用拟人的手法让桃花仿佛有了情感,嘲笑俗世之人的奔波劳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看法。而“鸡犬亦嫌秦”则化用了典故,进一步突出了仙境的超凡脱俗,连鸡犬都显得与众不同。

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希望得到青芽散,长久驻留仙境的愿望,这既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普遍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美好的仙境生活的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茅山仙台药院的仙境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联“扰扰浮生外,华阳一洞春”,将世俗的纷乱与华阳洞的春日美景对比,突出了仙境的宁静与美好,奠定了全诗超然的基调。

颔联“道书金字小,仙圃玉苗新”,细致描绘了洞内的道家典籍和仙圃的灵苗,“金字”“玉苗”不仅写出了物品的珍贵,也增添了仙境的神秘色彩。

颈联“芝草迎飞燕,桃花笑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芝草和桃花以生命,芝草迎接飞燕,桃花嘲笑俗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仙境的生机与超凡,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尾联“愿得青芽散,长年驻此身”,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希望能留在这仙境之中,长生不老的愿望,点明了主旨。

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情景交融,将仙境的美好与诗人的情感完美结合,给人以无限遐想。

刘言史是唐朝诗人,茅山是道教名山,历来为文人雅士和求道者所向往。此诗可能是诗人游览茅山仙台药院时所作,通过描绘仙台药院的清幽景象和道家氛围,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的仙境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当时道教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文人常常将道教仙境作为精神寄托,这首诗也体现了这种时代风尚。

作者信息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尝从武俊猎,有双鸭起蒲稗间,一矢联之,遂于马上草射鸭歌以献。武俊表请封官,诏授枣强令,辞疾不授。人因称为刘枣强。李夷简节度汉南,与言史少同游习,因以襄阳髹器千具赂武俊,请言史为幕宾。由是日与讌谈,歌诗唱答。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

古诗数量:71名句数量: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