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初收草木浓,群鸦飞散下堂钟。
长廊无事僧归院,尽日门前独看松。
宿雨初收草木浓,群鸦飞散下堂钟。
长廊无事僧归院,尽日门前独看松。
昨夜的雨刚刚停住,草木显得格外浓绿茂密,一群乌鸦在寺庙钟声响起时飞散开去。
长廊里没有什么事情,僧人回到了自己的院落,(诗人)整天在门前独自观赏松树。
1. 李涉,唐代诗人,其诗歌风格多样,多写闲适之情或旅途见闻。
2. 唐诗题材广泛,山水田园诗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这首诗就属于山水田园诗范畴,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象和僧人、诗人的生活状态。
3. 诗中的“以动衬静”手法,通过描写群鸦飞散、钟声响起等动态场景,反衬出寺庙的宁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松在古诗中常被赋予坚韧、高洁等象征意义,这首诗中诗人“独看松”,可能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它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的《题开圣寺》,通过对开圣寺雨后景象以及寺内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氛围。
从诗句来看,首联“宿雨初收草木浓,群鸦飞散下堂钟”,先写雨后的自然景色,再写钟声和群鸦,由静到动,又由动回归静,让我们感受到雨后寺庙的清新与清幽。颔联“长廊无事僧归院,尽日门前独看松”,则将视角转向寺内和诗人自身,僧人的闲适与诗人的独赏松树,都体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
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意境,感受诗人所描绘的宁静氛围,同时理解诗中运用的“以动衬静”等表现手法,以及松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通过这些方面的把握,能更好地理解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开圣寺宁静清幽的景象。首句“宿雨初收草木浓”,写雨后初晴,草木因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格外浓绿,既点明了时间是雨后,又描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的基调。
“群鸦飞散下堂钟”,以动衬静,钟声响起,群鸦飞散,打破了寺庙的寂静,却又在动静交替中更显寺庙的清幽。
“长廊无事僧归院”,描绘了寺内僧人的闲适生活,长廊寂静,僧人无事归院,进一步烘托出寺庙的宁静氛围。
末句“尽日门前独看松”,诗人以自身的行为作结,“尽日”“独看”体现出他对松树的喜爱,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将读者带入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之中。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让人感受到寺庙生活的宁静与祥和。
李涉是唐代诗人,其一生经历较为坎坷,曾因事被贬。开圣寺是当时的一座寺庙,诗人可能是在游历途中来到该寺,被寺庙周围宁静的环境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的寺庙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这种清幽、闲适生活的一种向往,也可能暗含着他在经历人生波折后,对宁静心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