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
一心如瑞麦,长作两岐分。
破檗供朝爨,须怜是苦辛。
晓天窥落宿,谁识独醒人。
旦日思双屦,明时愿早谐。
丹青传四渎,难写是秋怀。
闻道更新帜,多应发旧旗。
征衣无伴捣,独处自然悲。
十万大军出征,遥想他们定然在思念着你。 一颗心就像吉祥的麦子,总是分成两穗。 捣碎黄檗用来充当早晨的炊煮,须要怜惜这其中的辛苦。 拂晓时分仰望天上的残星,谁能理解那独自清醒的人。 清晨便思念那双鞋子,盼望在清明时代早日团聚。 丹青可以描绘四渎之水,却难以刻画秋日的愁怀。 听说更换了新的旗帜,多半是重新竖起了旧日的军旗。 出征的衣衫无人相伴捣洗,独处之时自然感到悲伤。
这组《风人诗四首》是陆龟蒙运用“风人体”创作的典型代表。讲解时应着重分析其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首先,诗歌通过“十万全师出”、“更新帜”等意象勾勒出战争背景,奠定了忧思的基调。其次,大量使用双关隐喻,如“瑞麦”既指祥瑞又喻分离,“破檗”既指实物又象征辛苦,“独醒人”既写孤独又含对时局的批判,使诗意含蓄隽永。再次,诗歌视角多变,时而从思妇角度写“忆君”、“愿早谐”,时而从征人角度写“无伴捣”、“自然悲”,时而又以旁观者口吻感叹“谁识”,全方位展现了乱世中的离别之痛。最后,诗歌将个人情感(秋怀、悲)与宏大叙事(师出、四渎)相结合,提升了诗歌的格局。整体而言,这组诗是理解陆龟蒙诗歌风格及晚唐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陆龟蒙的《风人诗四首》以民歌风调,抒写深沉的家国忧思与个人感怀。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巧妙运用比兴与双关手法。如“一心如瑞麦,长作两岐分”,以祥瑞的麦穗分叉形象表达思念与分离之苦;“破檗供朝爨,须怜是苦辛”,借味苦的黄檗暗喻生活的艰辛;“谁识独醒人”则化用屈原典故,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与不为人知的孤独。诗中交织着对征人的牵挂、对团聚的渴望、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以及秋日独有的悲凉心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展现了晚唐文人特有的沉郁与含蓄的艺术风格,是一组情感真挚、手法高妙的佳作。
此诗为唐代诗人陆龟蒙所作的《风人诗四首》。陆龟蒙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他本人隐居不仕,但对时局民生多有关切。这组诗继承了古代民歌“风人体”的特点,运用谐音、双关、隐喻等手法,表面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深层则可能寄寓了诗人对当时军阀混战、兵役繁重、人民离散之苦的感慨与讽刺,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隐逸中不忘世事的创作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