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其诗多讽刺现实,语言浅易,著有《谗书》《甲乙集》等。因其屡试不第,作品常含愤世嫉俗之情。
2. 贵池:唐代池州治所,即今安徽池州贵池区,地处长江南岸。
3. 稂莠:古代农业社会中常见的两种有害杂草,文学中常比喻坏人或不正之风。
4. 狡兔三窟: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预先安排多个藏身之处或避祸策略。
5. 宾鸿: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指鸿雁。因鸿雁南来北往,如客居他乡,故称“宾鸿”或“征鸿”,常象征漂泊、思乡、音信等。
6. 反衬手法:诗中“计疏狡兔无三窟”一句,反用“狡兔三窟”的典故,以狡兔的机智反衬诗人自身的拙于谋身,增强了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