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观江南牡丹
观江南牡丹
张蠙 〔唐朝〕
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
群芳尽怯千般态,几醉能消一番红。
举世只将华胜实,真禅元喻色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
写风
写花
古诗译文
北方的牡丹花在南方风中开放,将根系寄寓他乡的心境与游子的客愁相同。
百花都羞怯于它千姿百态的艳丽,多少次醉饮才能消解这一片绚烂的红色?
世人只看重它外表的繁华胜过实质,真正的禅理原本是将美色视为虚空。
近年圣明的君主思索治国之道,不再允许将新栽的牡丹遍植于六宫。
展开
知识点
1. 张蠙:晚唐诗人,字象文,清河人,咸通年间进士,工于律诗,诗风清雅。 2. 牡丹文化:唐代牡丹栽培极盛,象征富贵,刘禹锡、李正封等均有名篇咏牡丹。 3. 禅宗思想:“色为空”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为物质现象本质是空幻的。 4. 六宫:原指皇后寝宫,后泛指帝王后宫,常借指宫廷奢华生活。 5. 王道与霸道:古代政治概念,“王道”主张以德治国,“霸道”侧重武力强权。
展开
古诗注解
北地花开南地风
:北方品种的牡丹在南方气候下开花,暗喻移植或漂泊。
寄根还与客心同
:牡丹寄居他乡的根系,与游子客居异地的愁绪相似。
群芳尽怯千般态
:其他花朵在牡丹的万千姿态面前都显得逊色怯懦。
几醉能消一番红
:以醉饮暗指对绚烂美景的沉醉与短暂易逝的感慨。
举世只将华胜实
:批判世人只重外表华丽而忽视内在实质。
真禅元喻色为空
:化用佛家“色即是空”观念,指出繁华表象本质是虚空。
明主思王道
:借君主推行王道,暗示反对浮华奢靡之风。
不许新栽满六宫
:以禁止牡丹遍植宫廷,隐喻节制享乐、崇尚务实。
展开
讲解
本诗通过咏牡丹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前四句侧重描写牡丹之美与漂泊之喻,后四句转入议论,批判浮华世风并提出禅理与政见的反思。诗人巧妙将植物特性(如“寄根”)、审美体验(“一番红”)与哲学思考(“色为空”)融合,尾联更以历史视角暗示改革时弊的愿望。讲解时可重点分析意象的双关性(如“南地风”既指自然风也喻社会风气)和诗句的层次递进关系。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意象,层层递进展开议论。首联以牡丹南北移植喻游子漂泊,奠定物我相融的基调;颔联用“群芳尽怯”烘托牡丹艳冠群芳,却以“几醉能消”暗示繁华易逝;颈联转向对世风的批判,并引入禅宗“色空”观,深化哲理内涵;尾联借古讽今,以“明主思王道”反映对务实政治的期待。全诗咏物与说理结合,语言凝练,在晚唐咏物诗中别具深意。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诗人张蠙所作。晚唐时期社会风气渐趋浮华,宫廷贵族盛行赏玩牡丹,耗费巨大。张蠙借咏江南牡丹,批判当时追逐表象、忽视实政的世风,并借“明主思王道”之语,委婉劝诫统治者应减少奢靡、关注民生,体现诗人对时局的忧思与禅理哲思的结合。
展开
作者信息
张蠙,字象文,清河(今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镇)人。唐懿宗咸通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曾官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后避乱入蜀。王建自立,蠙任膳部员外郎、金堂令等职。擅长律诗,以写边塞风光见长。诗歌境界开阔,语言浑朴。
古诗数量:
100
名句数量:
377
作者其他古诗
1
过山家
1万阅读
2
登单于台
1万阅读
3
夏日题老将林亭
1万阅读
4
登单于台
1万阅读
5
贻曹郎中
1万阅读
6
吊万人冢
1万阅读
7
蓟北书事
1万阅读
8
社日村居
1万阅读
9
十五夜与友人对月
1万阅读
10
献所知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