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桂江
桂江
曹松 〔唐朝〕
未识佳人寻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
笋林次第添斑竹,雏鸟参差护锦囊。
乳洞此时连越井,石楼何日到仙乡。
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
写水
写鸟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还未曾认识佳人便去寻访桂江,江水与云霞早已懂得亲近酒壶与酒杯。
竹笋成林,依次添上了斑竹的泪痕;雏鸟参差飞翔,守护着如锦囊般的巢穴。
乳洞此时与越地的井泉相连,石砌的楼阁何时才能抵达仙人的故乡?
山势如飞似坠,都是青翠的峭壁,画工之笔再强,也比不上自然造化的雄奇。
展开
知识点
1. 桂江:指漓江,属珠江水系,以山水秀美闻名,常见于唐代南方题材诗歌。 2. 斑竹典故:源于湘妃泣竹的传说,舜帝南巡身亡,妃子娥皇、女英泪洒竹枝成斑,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3. 乳洞: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多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唐代文人常将其与仙境联想。 4. 元化:语出《庄子》,指自然之道,强调万物自生自化的哲学观念。 5. 曹松诗风:晚唐诗人,作品多写山水隐逸,语言瘦硬奇峭,与贾岛、李洞等风格相近。
展开
古诗注解
桂江
:指今广西漓江,诗中借指山水灵秀之地。
佳人
:此处喻指山水胜景或理想之境。
水云
:江水与云气,象征自然之景。
壶觞
:酒器,代指饮酒赏景的闲适情趣。
笋林
:竹笋丛生的树林。
斑竹
:又名湘妃竹,竹身有斑纹,传说为娥皇、女英泪水所化。
锦囊
:喻指鸟巢如锦绣囊袋,暗含珍奇之意。
乳洞
:钟乳石洞穴,多指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
越井
:越地(今江浙一带)的井泉,暗示地域遥远。
石楼
:山石叠嶂如楼阁,指险峻山势。
仙乡
:仙境,喻指超脱尘世的美景。
元化
:自然造化,指天地创造万物的力量。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将桂江的自然景观与神话想象交织。首联以拟人化“水云”拉近景致与人的距离;颔联用“斑竹”“锦囊”注入文化意象,使景物更具深度;颈联通过地理名词的跳跃(越井、仙乡),拓展诗意空间;尾联以对比(画手与元化)升华主题,强调自然之美的不可复制性。诗中“次第”“参差”等词体现景物层次,“如飞似堕”以动写静,突显山势险奇。整体上,诗人以寻景为表,实则表达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寻访桂江为主线,勾勒出一幅灵动奇幻的山水画卷。首联以“未识佳人”起笔,暗含探索未知的期待,而“水云傍壶觞”则赋予自然以人性,营造出物我相融的意境。颔联通过“笋林添斑竹”“雏鸟护锦囊”的细腻描写,将竹影鸟鸣的动态与神话色彩结合,增添幽深之感。颈联“乳洞连越井”“石楼到仙乡”以空间跨越与时间追问,表达对仙逸境界的渴望。尾联以“如飞似堕”的险峻山势收束,赞颂自然之力远胜人工画技,凸显造化的磅礴与诗意的高远。全诗语言奇崛,想象瑰丽,体现了曹松诗歌中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晚唐诗人曹松游历桂江(今漓江)时所作。曹松一生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曾长期漫游南方山水。诗中借桂江奇景,抒发了对自然造化的惊叹与对隐逸仙境的向往,反映了晚唐文人寄情山水、超脱现实的心境。
展开
作者信息
曹松(约830─?)字梦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早年家贫,避居洪州西山,其后投奔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又一度落拓江湖,奔走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广东、广西等地。昭宗光化四年(901)登进士第,时已七十余岁。曾任秘书省正字。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赠答之作,较少接触现实题材。风格颇似贾岛,取境幽深,以炼字炼句见长,但并未流于枯涩。《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编为二卷。
古诗数量:
157
名句数量:
539
作者其他古诗
1
己亥岁二首
1.1万阅读
2
己亥岁二首
1万阅读
3
南海旅次
1万阅读
4
寒食日题杜鹃花
1万阅读
5
夏云
1万阅读
6
将入关行次湘阴
1万阅读
7
客中立春
1万阅读
8
观华夷图
1万阅读
9
赠华阴李明府
1万阅读
10
题僧松禅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