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磬房前,真经诵百篇。
漱流星入齿,照镜石差肩。
静闭街西观,存思海上仙。
闲听说五岳,穷遍一根莲。
清晨在磬房中醒来,诵读了百篇真经。 漱口时星光仿佛流入齿间,照镜时山石与肩齐平。 静静关闭街西的道观,存想那海上的仙人。 闲暇时谈论五岳奇景,穷尽一生只为修得一朵心莲。
此诗解读需注意三个维度: 1. 道教元素:"磬房""存思"等术语需结合唐代道教仪轨理解 2. 时空转换:从晨起(时间)到观内-海上-五岳(空间),体现道教宇宙观 3. 修行境界:末句"一根莲"是诗眼,由外境描写升华至内在超脱 教学中可对比贾岛《题李凝幽居》,体会同属苦吟派但李洞更重仙道意象的特点。
全诗以"晨起修行"为线索,四联层层递进: 首联以"诵百篇"显修行之勤;颔联"星入齿""石差肩"用奇幻意象将自然与修行交融; 颈联"闭观""思仙"转入内在修炼;尾联以"五岳"对"一莲",由外而内归结为心性修养。 李洞善用"缩虚入实"手法(如将星月幻化为漱口水),在晚唐"苦吟"诗风中独具空灵之趣。
此诗为晚唐诗人李洞拜访道士赵尊师时所作。唐代道教兴盛,文人常与道士交往,诗中通过道院晨景、修行细节的描写,既展现赵尊师的超逸风姿,也隐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晚唐士人精神世界的多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