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海上载笔依韵酬左偃见寄
海上载笔依韵酬左偃见寄
李中 〔唐朝〕
都城分别后,海峤梦魂迷。
吟兴疏烟月,边情起鼓鼙。
戍旗风飐小,营柳雾笼低。
草檄无馀刃,难将阮瑀齐。
写风
写草
古诗译文
自从在都城分别之后,我在海边的山岭间连梦魂都感到迷惘。
吟诗的兴致被淡淡的烟月所分散,边关的情怀因战鼓声而兴起。
戍边的旗帜在风中微微飘动,军营旁的柳树在薄雾中低垂。
我起草军事文书虽有余力,却难以与才子阮瑀相比肩。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李中为晚唐诗人,诗风清丽,擅长写景抒情。
2. 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以章表书记见长,后世常以“阮瑀”代指文书高手。
3. “草檄”指起草檄文,是古代军事文书的一种,多用于征讨或晓谕。
4. 诗中的“鼓鼙”一词常出现在边塞诗中,象征战争或军事活动。
5. 本诗属于酬和诗,是诗人之间以诗歌形式相互应答的作品。
展开
古诗注解
海峤(jiào)
:海边多山的地区。
吟兴
:作诗的兴致。
边情
:关怀边塞事务的心情。
鼓鼙(pí)
: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代战争或军事。
戍旗
:边防驻军的旗帜。
草檄(xí)
:起草声讨敌人的文书。
阮瑀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擅长撰写公文著称。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李中写给左偃的酬答之作。首联回忆离别,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颔联和颈联转而写眼前边塞景致,以疏烟、明月、鼓声、旗影、雾柳等意象,渲染出边地的苍凉与诗人的孤寂;尾联则巧妙用典,借阮瑀自比,既谦逊地表达了自己的文书才能,又暗含对友人才华的推崇。整首诗结构严谨,从离别之思到边关之景,再到个人感慨,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与深沉的情感世界。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与边塞生活的感触。首联“都城分别后,海峤梦魂迷”直接点出离别的背景与心境的迷茫。中间两联通过“烟月”“鼓鼙”“戍旗”“营柳”等意象,生动勾勒出边塞的苍茫与肃穆,形成强烈的画面感。尾联“草檄无馀刃,难将阮瑀齐”则借古喻今,既展现了诗人的文才自信,又流露出对自身成就的谦逊与对友人的敬重。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体现了晚唐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中酬和友人左偃的作品。诗人与左偃在都城离别后,自己来到海边任职,面对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心中充满对友人的思念与边关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景象,抒发了个人在仕途与文学创作上的复杂心境。
展开
作者信息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
古诗数量:
295
名句数量:
1054
作者其他古诗
1
渔父二首
1万阅读
2
暮春怀故人
1万阅读
3
春苔
1万阅读
4
魏夫人坛
1万阅读
5
献乔侍郎
1万阅读
6
喜春雨有寄
1万阅读
7
春日作
1万阅读
8
钟陵禁烟寄从弟
1万阅读
9
思旧游有感
1万阅读
10
腊中作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