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让社稷,又能听国风。
宁知千载后,蘋藻冷祠宫。
季子将社稷让与他人,又能倾听民间歌谣。谁知千年之后,祭祀的祠庙中只剩冷清的蘋藻。
首句"让社稷"用典精当,凸显季子"弃天下如敝屣"的品格;次句"听国风"既指其精通《诗经》,更暗喻他关心民瘼。后两句中,"宁知"二字转折有力,"冷"字以触觉写视觉,使沧桑感具象化。全诗仅20字却包含历史纵深,末句的寂寥场景与首句的崇高德行形成戏剧性对照,体现唐代咏史诗"尺幅千里"的艺术特色。
前两句以"让社稷""听国风"概括季子的两大美德:谦让与亲民;后两句笔锋陡转,用"蘋藻冷"的意象暗示后世对其精神的遗忘。全诗语言简练,通过时空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暗含对当时社会道德衰微的批判。
此诗为唐代诗人途经季子庙时有感而作。季札是春秋吴国贤公子,多次让国避位,深受后世敬仰。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对比季子的德行与后世祠庙的冷落,抒发对人心不古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