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过天门山怀友
过天门山怀友
吴筠 〔唐朝〕
举帆遇风劲,逸势如飞奔。
缥缈凌烟波,崩腾走川原。
两山夹沧江,豁尔开天门。
须臾轻舟远,想象孤屿存。
归路日已近,怡然慰心魂。
所经多奇趣,待与吾友论。
一日如三秋,相思意弥敦。
写风
写山
相思
想象
古诗译文
扬起船帆恰好遇到强劲的风,船行迅疾如同飞驰奔腾。
船只缥缈地穿越烟波浩渺的水面,气势奔腾地掠过山川平原。
两岸高山夹峙着青苍的江水,豁然开朗处显现出天门山。
片刻之间轻舟已驶向远方,只能凭想象回味那孤岛的存在。
归家的路途日渐接近,内心感到安然欣慰。
沿途经历诸多奇景妙趣,期待着与我的好友共同品评。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思念的情意愈发深厚浓重。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吴筠:吴筠(?-778年),字贞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著名道士、诗人。少通经史,工诗文,后入嵩山习道,与李白、孔巢父等交游。唐玄宗征召入京,曾待诏翰林。其诗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风格清逸。 2.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交界处的长江两岸。东岸为博望山(东梁山),西岸为西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如天门,故名。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地标,李白亦有《望天门山》名篇。 3. 成语“一日三秋”:源自《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形容思念之情非常深切,虽然分离时间短,但感觉上却很漫长。 4.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句数不限,押韵自由,适于叙事、写景、抒情。 5. 表现手法:诗歌运用了夸张(如“逸势如飞奔”)、对仗(如“缥缈凌烟波,崩腾走川原”)、化用典故等艺术手法。
展开
古诗注解
举帆
:扬起船帆。
逸势
:奔放、超逸的气势。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凌烟波
:超越或渡过烟雾笼罩的水面。
崩腾
:奔腾,形容水流或声势汹涌。
两山夹沧江
:指天门山夹着青绿色的长江。天门山位于今安徽当涂县西南,由东梁山(博望山)和西梁山组成,两山隔江对峙,形如天门,故得名。
豁尔
:豁然,开阔的样子。
须臾
:片刻,一会儿。
孤屿
:水中孤岛。
怡然
:喜悦、安适的样子。
慰心魂
:使心灵得到安慰。
一日如三秋
:化用《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句意,形容思念深切。
弥敦
:更加深厚。敦,深厚。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可以分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是写景叙事,从“举帆遇风劲”到“想象孤屿存”,诗人以流畅的笔触叙述了乘船经过天门山的全过程。他巧妙地捕捉了行舟的动态感,用“劲”、“奔”、“凌”、“走”等一系列动词,将风势、水势、舟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乘风破浪的快意。尤其是“两山夹沧江,豁尔开天门”两句,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天门山的雄伟气象,是诗中的写景名句。第二个层次是抒情言志,从“归路日已近”到结尾。景色虽奇,但诗人心中所念是与友人分享,旅途的欣慰(“怡然慰心魂”)也因这份期待而更显珍贵。最后两句直接点题,将全诗的情感收束于对友人浓烈的思念之上,使得壮丽的山水之行最终升华为人间真挚情谊的赞歌。整首诗结构清晰,过渡自然,情感真挚,是唐代山水怀友诗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舟过天门山的壮阔景象,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前六句着重写景:开篇“举帆遇风劲”即营造出一种顺风行舟、势不可挡的动感,用“飞奔”、“崩腾”等词极写舟行之速与江水之汹涌。“两山夹沧江,豁尔开天门”两句,生动刻画了天门山夹江耸立、豁然洞开的险要地形,画面感极强,气势磅礴。后六句转为抒情:“须臾轻舟远”承上启下,由实景转入“想象”,继而引出“归路日近”的欣慰和“所经多奇趣”的回忆,但这一切的最终落脚点是“待与吾友论”,点明怀友主题。结尾“一日如三秋,相思意弥敦”直抒胸臆,化用经典,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情景交融,节奏明快,既有山水诗的壮美,又有寄怀诗的深情,体现了吴筠作为道家诗人兼具的豪放与真挚的情怀。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道士诗人吴筠所作。吴筠曾游历江南山水,此诗记载了他乘船经过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明确提到“待与吾友论”,可见诗人此行并非独游,而是心系友人,在欣赏壮丽景色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分享欲望和思念之情。唐代文人雅士常有交游、寄赠之作,此诗正是诗人触景生情,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融为一体而创作的怀友诗篇。天门山险要而秀丽的景色,以及舟行其间的独特体验,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展开
作者信息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
古诗数量:
129
名句数量:
407
作者其他古诗
1
览古十四首
1万阅读
2
游仙二十四首
1万阅读
3
高士咏。广成子
1万阅读
4
舟中遇柳伯存归潜山,因有此赠
1万阅读
5
高士咏。许先生
1万阅读
6
建业怀古
1万阅读
7
登庐山东峰观九江合彭蠡湖
1万阅读
8
步虚词十首
1万阅读
9
经羊角哀墓作
1万阅读
10
苦春霖作寄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