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附:上元初嵩山石记
附:上元初嵩山石记
佚名 〔唐朝〕
木子当天下,止戈龙。
李代代不移宗,中鼎显真容,基千万岁。
古诗译文
李氏将执掌天下,以和平的方式(或指李世民)成就真龙天子。李唐王朝代代相传,宗庙不移,在王朝中期(或指鼎盛时期)显现出其真正的宏大气象,基业传承千万年。
展开
知识点
1. 谶纬:谶纬是流行于中国汉唐时期的一种神秘文化,谶是隐语预言,纬是附会儒家经典的神学解释,常被用于政治宣传。 2. 字谜诗: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如拆字、合字)构成谜面或隐语的诗作,此诗中的“木子”、“止戈”是典型例子。 3. 嵩山石记:嵩山为五岳之一中岳,是古代帝王封禅、道士隐修的重要场所,山石题刻常带有神圣或预言性质。 4. 李唐王朝:指唐朝(618年-907年),因其皇室姓李,故称李唐。 5. 佚名:指作者姓名失传或不详。
展开
古诗注解
木子当天下:
“木子”二字合起来即为“李”字,此处暗指李姓将掌管天下。
止戈龙:
“止戈”合为“武”字,与“龙”(指天子)相连,可解读为“武”与“龙”的结合,暗指唐太宗李世民(名字中含“世民”,但“止戈”或隐喻其武功与和平之治),或指以武力平定天下后成就的真龙天子。
李代代不移宗:
意指李唐王朝将代代相传,宗庙社稷稳固。
中鼎显真容:
“中鼎”可指王朝中期或鼎盛时期;“显真容”意为显现出真正的面貌与气象。
基千万岁:
基业传承千万年,是对王朝国祚长久的祝愿和预言。
展开
讲解
这首《附:上元初嵩山石记》是一首非常特殊的“古诗”。讲解时需要明确,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文学审美,而在于其作为历史文献和神秘文化样本的意义。讲解重点应放在其作为“谶语”的功能上:它如何通过文字游戏(拆字)来指向特定的历史人物(李姓皇帝)和历史事件(唐朝的建立与延续),以及这种形式在唐代政治文化中的作用。同时,需要解释诗中关键词语的象征意义,如“龙”代表天子,“鼎”象征国家政权,“基”指王朝基业。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古代预言文化的特点以及诗歌形式可以承载的多种功能。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短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抒情或写景诗,而是一则典型的政治预言谶语。其语言简练、隐晦,运用了字谜(如“木子”为“李”,“止戈”为“武”)的手法,预言了李唐王朝的兴起和长久统治。诗歌气势宏大,直接指向王朝命运的核心——“当天下”、“不移宗”、“千万岁”,充满了天命所归的自信与庄严。虽然文学性不强,但作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它反映了唐代谶纬文化盛行的一面,是研究唐代政治思想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材料。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唐朝佚名作者的《附:上元初嵩山石记》,属于唐代谶纬预言性质的文字。唐代民间和方士中流传着许多带有神秘预言色彩的谣谶,此诗便是刻于嵩山石上的一则。其内容明显指向李唐王朝的建立和延续,带有为李唐统治提供天命依据的政治宣传色彩,可能创作于唐初或武则天时期,用以巩固李姓政权或反映时人对王朝命运的某种看法。
展开
作者信息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古诗数量:
3627
名句数量:
8485
作者其他古诗
1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2万阅读
2
孺子歌
1.1万阅读
3
送兄
1.1万阅读
4
卿云歌
1.1万阅读
5
勾践灭吴
1.1万阅读
6
越人歌
1.1万阅读
7
楚狂接舆歌
1.1万阅读
8
公输
1.1万阅读
9
明月何皎皎
1.1万阅读
10
葛生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