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可以分层讲解:
第一层(开头至“冷彻鸳鸯浦”):写秋暮雨景。开篇“秋暮”二字,如一幅画的标题,点出时间背景,渲染出萧瑟氛围。接着描绘秋雨洒落衰荷的具体画面,用“真珠”比喻雨滴,美丽中透着凉意。雨过天晴,月光皎洁,本应令人心旷神怡,但词人笔锋一转,写出“冷彻鸳鸯浦”,一个“彻”字写出了寒意的深重,而“鸳鸯”成双的意象,已暗伏了下文的“单栖”之愁。
第二层(“池上凭阑愁无侣”至“奈此个、单栖情绪”):直接点明人物的行为和愁绪。主人公在池边凭栏,原因是“愁无侣”,直接揭示了孤独是愁苦的根源。“奈此个”是口语化的感叹,加强了无可奈何的情绪宣泄。
第三层(结尾两句):通过一个典型细节深化情感。无人相伴,只好与笼中鹦鹉为伴,教它学说情郎的话。这个举动看似无聊甚至有些可笑,却极为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沉的思念和极度的孤寂。鹦鹉学舌,言非己出,更暗示了相思的徒劳与无法直接倾诉的苦闷,使全词在幽怨中收束,余韵悠长。
整首词由景入情,由隐至显,最后以典型细节收尾,结构精巧,情感真挚,是柳永闺怨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