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孟浩然悼念亡友之作。讲解时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理解标题“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的含义,明确此诗是诗人经过(过)已故(故)融公的寺院(兰若)时有感而发。其次,分析诗歌的意象运用,如“青莲宇”、“白马泉”营造的佛寺幽静氛围,“新松塔”、“旧石筵”、“竹如意”等物象在串联今昔、寄托哀思中的作用。再次,体会诗人情感的层层递进:从初到寺院的景物描写,到直面故人已逝的悲痛,再到追寻旧迹的怀念,最后定格于睹物思人的无尽哀思。讲解中应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如何通过朴素的语言和具体的景物,将深沉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动人,体会其“语淡而味终不薄”的艺术特色。同时,可简要介绍孟浩然与僧人交往的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