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切肤之痛
切肤之痛
注音:
qfzt
解译:
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例句: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他有着切肤之痛。
成语简写:
切肤之痛
成语繁体:
切膚之痛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比喻感受深切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切,不能读作“qiē”。
近义词:
同感身受、痛定思痛
英语翻译:
pain of cutting one's body
日语翻译:
肌(はだ)をさすような苦(くる)しみ。艖(み)にしみる苦痛(くつう)
俄语翻译:
глубоко прочувствова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