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
悔上层楼。
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情思如同连环一般,恨意好似流水一样,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呢?也不必为此感到惊讶,就像沈约那样容易消瘦;也不必为此感到惊讶,如同潘岳那样早早地生出白发而忧愁。总是难以禁受,诸多的磨难,无奈美好的事情让人身不由己。只能徒劳地追想,回忆以前的欢乐已经渺茫难寻,未来的相聚也是遥遥无期。
凝视远方,后悔登上高楼。徒然地惹起新的忧愁压过旧的忧愁。在彩色的信笺上写满了相思的字句,重重地封好书卷,秘密地寄给邮差。料想对方,时时打开来看,每看一次就会含着泪水收起。要知道,像这般的相思病痛,在两个人的心头都存在着。
苏轼一生情感丰富,这首《沁园春》可能创作于他经历情感波折之时。苏轼在仕途上起起伏伏,个人情感生活也有诸多变化。此词或许是他在与恋人分别后,因相思之苦而创作,借词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爱情的无奈与执着。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的相思之情。开篇“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情思和恨意具象化,生动地表现出情感的连绵不绝和深沉。“沈郎易瘦”“潘鬓先愁”用典,以古代文人因愁而消瘦、早生白发的典故,进一步强调自己因相思而身心憔悴。
下阕“悔上层楼”,一个“悔”字将词人的懊悔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登上高楼本想眺望远方思念之人,却徒增新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细致地描绘了词人写信寄信的过程,表现出他对恋人的思念之深。“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则从对方的角度设想,更增添了相思的悲苦。
整首词情感真挚,层层递进,将词人的相思之苦、无奈之情表现得十分动人。
1. 词牌名“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之一,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 用典:诗词中运用典故可以使表达更加含蓄、丰富,增加诗词的文化内涵。如本词中的“沈郎易瘦”“潘鬓先愁”。
3. 比喻手法:“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这首《沁园春》是苏轼在情感表达上的佳作。它围绕着相思这一主题展开,从情感的产生到难以排解,再到通过写信寄情,最后设想对方的反应,完整地展现了一段相思之情的过程。
在学习这首词时,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用典和比喻的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富有韵味,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表达方式。通过理解这些手法,我们能更好地感受苏轼在词中所传达的情感,以及古代诗词的魅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