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网最新诗词 更多 →

前山微有雨,永巷净无尘。

牛卧篱阴晚,鸠鸣村意春。

时浮应寡合,道在不嫌贫。

后径临陂水,菰蒲是切邻。

韦庄

地古多乔木,游人到且吟。

院开金锁涩,门映绿篁深。

山色不离眼,鹤声长在琴。

往来谁与熟,乳鹿住前林。

徐铉

南朝名士富仙才,追步东卿遂不回。

丹井自深桐暗老,祠宫长在鹤频来。

岩边桂树攀仍倚,洞口桃花落复开。

惆怅霓裳太平事,一函真迹锁昭台。

杜光庭

三仙一一驾红鸾,仙去云闲绕古坛。

炼药旧台空处所,挂衣乔木两摧残。

清风岭接猿声近,白石溪涵水影寒。

二十四峰皆古隐,振缨长往亦何难。

杜光庭

奇绝巍台峙浊流,古来人号小瀛洲。

路通霄汉云迷晚,洞隐鱼龙月浸秋。

举首摘星河有浪,自天图画笔无钩。

将军悟却希夷诀,赢得清名万古流。

未知

灵山一峰秀,岌然殊众山。

盘根大江底,插影浮云间。

雷霆常间作,风雨时往还。

象外悬清影,千载长跻攀。

📄 古诗词网最新文章 更多 →

题童氏画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题咏童氏画作而作。唐代女性画家较少,童氏能以丹青描绘外界,突破闺阁限制,诗人借此赞颂其艺术造诣与独立精神,侧面反映唐代社会对女性才华的有限认可。

题童氏画古诗赏析

诗以对比开篇,“林下材华”与“笔端人物”形成隐居才情与艺术表现的张力。后两句以反问突出童氏的矛盾性:深闺女子竟能精准捕捉外界风貌。语言简练,赞誉含蓄,既肯定画技之高超,又暗含对女性突破社会束缚的惊叹。

题童氏画知识点

1. 林下风气:魏晋后形容女子闲雅脱俗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 2. 丹青:中国古代绘画以矿物颜料为主,朱砂(丹)和石青(青)为常用色,后成为绘画代称。 3. 唐代女性艺术:唐代少数女性通过诗画展现才华,如薛涛、李冶,但社会仍以闺阁为主要...

题紫阳观古诗译文

南朝的名士们富有仙人才华,追随东卿(仙人)的脚步一去不返。 炼丹的井水深邃,梧桐树已悄然老去,祠堂长存,仙鹤频频飞来。 岩边的桂树攀援依旧,洞口的桃花凋落后又再开放。 令人惆怅的是霓裳羽衣的太平盛世,如今只余一函真迹深锁在昭台。

题童氏画讲解

本诗核心在“突破”二字。前两句通过“虽可尚”“更清妍”的递进,强调童氏画艺超越寻常闺秀;后两句以“不出深闺”与“写外边”的矛盾,凸显其艺术视野的开放性。诗人未直接评价画作内容,而是通过空间对比(内/外)和身份反差(闺阁女子/外界描绘),完成...

题紫阳观古诗注解

南朝名士:指南朝时期崇尚道家思想的文人隐士。 东卿:传说中的仙人,此处代指修道成仙者。 丹井:道士炼丹用的水井,象征修仙遗迹。 霓裳太平事:暗指唐玄宗时期的盛世与《霓裳羽衣曲》,借喻繁华消逝。 昭台:可能指藏经阁或皇家藏书处,暗示仙迹被尘封...

题紫阳观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徐铉游历紫阳观时所作。紫阳观是道教圣地,诗人借观中景物追怀南朝隐士与盛唐道教文化,抒发对仙道飘渺、盛世不再的感慨,反映了晚唐文人面对社会动荡时对隐逸与仙境的向往。

题紫阳观古诗赏析

全诗以“仙才”开篇,通过丹井、鹤、桂树、桃花等意象构建道教仙境,虚实相生。“攀仍倚”“落复开”以自然循环暗喻仙道永恒,尾联“惆怅”二字转折,将前文的超逸拉回现实,形成强烈对比。语言清丽,意境空灵,体现了徐铉作为南唐文人的典雅风格。

🆕 最新成语 更多 →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古代成语 俗语。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強从事的意思。

坐地分脏

古代成语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作辍无常

古代成语 时作时歇、不能持久。辍:停止;无常:变化不定。

作小服低

古代成语 指与人作妾或顺从比己低下者。形容谦退温顺。

醉吐相茵

古代成语 后以这一典故喻指宽以待人必然会有好的回报。

俎樽折冲

古代成语 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

✨ 最新名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