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哭宣城善酿纪叟》
分享数:130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白 | 类型:写人|写酒|

纪叟黄泉里,换应酿老春。

拼音
xuān chéng shàn niàng sǒu
[ [ táng cháo ] ] bái
sǒu huáng quán , , huàn yīng niàng lǎo chūn
哭宣城善酿纪叟注音
  • xuān
    chéng
    shàn
    niàng
    sǒu
  • [
    [
    táng
    cháo
    ]
    ]
    bái
  • sǒu
    huáng
    quán
    ,
    ,
    huàn
    yīng
    niàng
    lǎo
    chūn
例句
某些人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往往~。
哭宣城善酿纪叟古诗译文

纪老已在黄泉之下,想必还在酿制老春美酒。只是阴间没有天明之日,你酿了酒又能卖给谁呢?

哭宣城善酿纪叟古诗注解
  • 纪叟:宣城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
  • 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 老春:酒名。唐代的美酒多以“春”命名,如“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等。这里的“老春”是纪叟所酿的美酒{insert\_element\_0\_}。
  • 夜台:坟墓,亦指阴间。因为坟墓关闭后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
哭宣城善酿纪叟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晚年。李白一生嗜酒,曾多次游宣城,与宣城著名的酿酒人纪叟交上了朋友,经常喝他酿造的美酒。纪叟死后,李白很悲痛,于是写了这首诗哭悼他。

哭宣城善酿纪叟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朴拙的语言,真挚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对酿酒老人的怀念之深。诗人痴情地想象纪叟死后在黄泉下还继续施展绝活酿造老春名酒,“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看似荒诞的假想,却因诗人说得认真、悲切而让人容易接受。接着“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诗人沿着前面的思路更深一层地感叹因阴阳相隔,纪叟纵然在黄泉里仍操旧业,自己却无法再喝到他酿的酒。诗人采用设问句式,故作痴语,更能表明他与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把生离死别的悲痛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诗人善于抓住沽酒与酿酒这一平常小事,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挚自然,十分感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知识点

- **文学体裁**: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古体诗的一种。五言绝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能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 **表现手法**:运用了想象、设问等表现手法。通过想象纪叟在黄泉下酿酒的情景,以及设问“沽酒与何人”,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 **情感主题**:体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纪叟作为一个普通的酿酒工匠,与李白结下了真挚的友谊,李白为其逝世而悲痛,这首诗突破了阶级的界限和时代的界限,升华到人类之间最为宝贵的友情的顶峰{insert\_element\_1\_}。

哭宣城善酿纪叟讲解

诗的开篇“纪叟黄泉里”,点明纪叟已经去世,进入了黄泉。但诗人不直接说纪叟已逝,而是用一种仿佛纪叟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的口吻来表述,为后面的想象做了铺垫。“还应酿老春”,诗人认为纪叟在阴间也会继续酿酒,因为他生前就以善酿老春闻名,这一想象既表现了纪叟酿酒技艺的高超,也体现了李白对纪叟的深深怀念,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后两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诗人进一步想象阴间的场景,那里没有天明,一片黑暗,即使纪叟酿出了美酒,也没有像自己这样的知音来品尝。这种从对面落笔的写法,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纪叟,而是让黄泉中的纪叟继续酿酒、卖酒,还悬想他在等待自己,更突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浓郁的情感,以平常事写不平常情,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