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此诗背景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是卫国人闵惜卫宣公二子伋与寿,同情他们无辜被杀而作。卫宣公为太子伋娶齐女,见齐女貌美便自纳为妾,又欲杀伋而立其与齐女所生之子朔。寿子知此阴谋,劝伋子逃走,伋子不肯。寿子便偷了伋子的符节先行,代他赴死。伋子后至,也被杀害。国人痛惜二子,作此诗。
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诗中没有对事件过程作具体的描述,仅通过对二子乘舟远去的景象的描写,以及诗人对二子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忧愁,营造出一种悠远、哀伤的氛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重章叠唱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二子的深切同情和哀悼。诗的开篇描绘了二子乘舟远去的景象,“泛泛其景”“泛泛其逝”,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渐行渐远的感觉,也暗示了二子命运的无常。“愿言思子,中心养养”“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二子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忧虑,担心他们遭遇不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悲痛和无奈。同时,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