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
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
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乎休息。
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
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原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
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乎於悒。
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哀伤生不逢时啊,悲叹楚国多忧患。内心怀抱纯洁之情啊,却遭逢乱世而获罪。厌恶光明正大的直行啊,世道混浊却不了解。为何君臣失和啊,逆沅水湘水而上而分离。探测汨罗的湘水啊,知道时势如此而难回返。哀伤离散混乱啊,于是抽身而远去。身处黑暗的居室啊,在岩石洞穴中潜伏。跟随水蛟迁徙啊,与神龙一同休息。为何山石如此险峻啊,灵魂委屈而困顿。含着清水而深藏啊,日子渺茫而渐行渐远。哀伤形体离散啊,神魂恍惚而无归宿。想到椒兰不再回头啊,灵魂迷惑而不知路。原本想无过失地行事啊,即使身灭也自乐。痛心楚国的流亡啊,哀伤君主的过错。本来时俗就混浊啊,心志昏乱而不知路。想到私家的擅权啊,便远渡江水而离去。想到女媭的关切啊,涕泪交流而抑郁。我决心一死而不活啊,即使再三追悔也来不及。嬉戏于湍急的清水啊,遥望高山的曲折。哀伤高丘的赤岸啊,于是投身而不回返。
此诗创作于先秦时期,具体作者不详。从诗的内容来看,应是作者身处楚国乱世,目睹楚国政治腐败、君臣失和,自身又怀才不遇、遭逢忧患,有感而发所作。当时楚国可能面临着内忧外患,朝政被奸佞小人把持,忠良之士受到排挤和迫害,作者或许也因此而被迫流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哀命》是一首充满悲愤之情的诗歌。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哀怨,深刻地反映了作者所处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痛苦。开篇“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直接点明主题,抒发了生不逢时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作者以自身的高洁品质与混浊的世道形成鲜明对比,如“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表现出自己的无辜和无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椒兰”比喻小人,形象地表达了对奸佞之徒的厌恶。同时,诗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不仅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也暗示了其所处环境的险恶。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决死的决心,“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体现了其对楚国命运的绝望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整首诗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先秦诗歌中的佳作。
1. 先秦诗歌的特点:形式上多以四言为主,节奏较为整齐;语言上古朴典雅,富有韵律美;内容上多反映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和政治理想等。
2.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对偶等。在《哀命》中,“椒兰”比喻小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心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3. 屈原的诗歌风格:屈原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诗人,其诗歌风格浪漫、奇幻,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哀命》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与屈原的诗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这首诗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为线索,通过对自身遭遇和楚国现状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身处乱世的忠臣的痛苦与无奈。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通过注解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从而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其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再者,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烘托情感的作用。最后,结合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体会先秦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