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东风吹拂,柳丝细长,我送情郎到河桥之上。饯行的酒还没喝完,我的眼泪早已流了千行。我不担心书信难以寄达,只害怕你的双鬓会染上秋霜。徒然怀着白头偕老的约定,只盼你在江上早早归来。
范云生活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离别较为常见。这首诗或许是诗人站在女性的角度,描绘了女子送情郎远行时的情景。在那个时代,离别可能意味着长久的分离,甚至可能再也无法相见,因此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离别的担忧和无奈。
诗的开篇“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描绘了一幅春天的送别场景,东风吹拂,柳丝细长,为离别增添了几分哀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在饯行时的悲伤,酒还没喝完,眼泪就已流了千行,将女子的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则体现了女子的担忧,她不担心书信难以寄达,而是害怕情郎在外岁月流逝,容颜老去。最后“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期盼,希望他能早日归来,实现白头偕老的约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
1. 范云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2. “柳”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离别,因为“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
3. 古代送别时,人们常以酒饯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和不舍。
这首《送别》从一个女子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充满哀愁的离别。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春天的东风和柳丝,暗示了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但在离人眼中,却增添了几分凄凉。“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通过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她的眼泪不仅是对情郎的不舍,更是对未来的担忧。“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担忧,她担心情郎在外会经历岁月的沧桑,容颜老去。最后一句“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表达了女子的期盼,她希望情郎能早日归来,实现他们的白头之约。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女子在离别时的深情和无奈。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