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庆东原》
分享数:374
朝代: 元朝 | 作者:白朴 | 类型:写花|写草|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拼音
qìng dōng yuán
[ [ yuán cháo ] ] bái
wàng yōu cǎo , , hán xiào huā , , quàn jun1 wén zǎo guàn guà       
néng yán jiǎ , , liáng móu , , háo zhāng huá ? ? qiān shì fēi xīn , , qiáo huà
庆东原注音
  • qìng
    dōng
    yuán
  • [
    [
    yuán
    cháo
    ]
    ]
    bái
  • wàng
    yōu
    cǎo
    ,
    ,
    hán
    xiào
    huā
    ,
    ,
    quàn
    jun1
    wén
    zǎo
    guàn
    guà
  • néng
    yán
    jiǎ
    ,
    ,
    liáng
    móu
    ,
    ,
    háo
    zhāng
    huá
    ?
    ?
    qiān
    shì
    fēi
    xīn
    ,
    ,
    qiáo
    huà
庆东原古诗译文

忘忧草,含笑花,劝您尽早辞官归隐。那能言善辩的陆贾在哪里?那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在哪里?那豪情满怀的张华在哪里?千古以来的是是非非,都成了渔翁樵夫一夜的谈资。

庆东原古诗注解
  • 忘忧草:传说中食之可以让人忘却忧愁的草。
  • 含笑花:一种花名,其花常似人含笑状。
  • 闻早:趁早。
  • 冠宜挂:指辞官归隐。“挂冠”是辞官的代称。
  • 能言陆贾:陆贾是汉初的政治家、思想家,以能言善辩著称。
  • 良谋子牙:子牙即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元勋,以善于谋略闻名。
  • 豪气张华:张华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有豪情壮志。
庆东原创作背景

白朴生活在元朝,当时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他一生未仕,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这首小令可能是他在感慨人生和历史的无常,劝人看淡功名利禄,尽早归隐。

庆东原古诗赏析

这首小令开篇以“忘忧草,含笑花”起兴,营造出一种闲适、超脱的氛围,接着劝人“闻早冠宜挂”,直接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然后通过反问“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列举了历史上三位著名的人物,强调了无论多么有才华、有谋略、有豪情的人,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千古的是非也不过是渔樵们一夜的谈资,进一步深化了对功名利禄的看淡和对历史无常的感慨。整首小令语言直白,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庆东原知识点

1. “挂冠”一词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挂冠”常用来表示辞官归隐,体现了一种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反问修辞手法的作用:在这首小令中,反问句的使用增强了语气,突出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功名利禄的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浓烈。

3. 借景抒情和用典的手法:开篇的“忘忧草,含笑花”是借景抒情,营造氛围;后面列举陆贾、姜子牙、张华是用典,通过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庆东原讲解

这首《庆东原》是白朴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在封建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功名利禄,但作者却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都是虚幻的,历史的车轮会将一切都淹没。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起兴的手法使诗歌开篇自然,引起读者的兴趣;反问句的使用让情感更加直接和强烈;用典则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具文化底蕴。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要过分执着于功名利禄,要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快乐。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