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江宿》
分享数:246
朝代: 明朝 | 作者:汤显祖 | 类型:写景|写水|写鸟|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 露冷流萤湿不飞。

拼音
jiāng xiǔ 宿
[ [ míng cháo ] ] tāng xiǎn
qiū jiāng huǒ , , kàn cán yuè yìng lín wēi       
guāng shuǐ niǎo jīng yóu xiǔ 宿 , ,        lěng liú yíng shī 湿 fēi
江宿注音
  • jiāng
    xiǔ
    宿
  • [
    [
    míng
    cháo
    ]
    ]
    tāng
    xiǎn
  • qiū
    jiāng
    huǒ
    ,
    ,
    kàn
    cán
    yuè
    yìng
    lín
    wēi
  • guāng
    shuǐ
    niǎo
    jīng
    yóu
    xiǔ
    宿
    ,
    ,
     
    lěng
    liú
    yíng
    shī
    湿
    fēi
注释及译文

注释

[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寂历]寂静、冷落。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此诗写秋江月夜情景,境界深邃广阔,气氛寂静清幽,富有神秘色彩。

译文

寂静的秋江上渔火稀疏,起床看着半轮残月投下清冷的光照着森林。
江面波光粼粼,水鸟不时飞过,惊醒了我,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萤火虫的翅膀,使他不能飞行,滞留在草边。
此诗写秋江月夜情景,境界深邃广阔,气氛寂静清幽,富有神秘色彩。

阅读答案
1.前两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分别是哪一个?为什么?(3分)
2.这首诗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稀”与“微”。“稀”字写出了江上渔火的稀少与微弱,“微”字写出了残月下树林的朦胧;营造了一种清幽、冷寂的氛围。
(赋分:写出两字得1分,具体分析2分。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2.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静景,通过江水、渔火、残月、岸林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清幽、朦胧之景;后两句是动景,“水鸟惊犹宿”是静中有动,“流萤湿不飞”是动中有静。整首诗歌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并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夜的静幽与清寒。
(赋分:手法1分。写出前两句与后两句是静景与动景各得1分,整体分析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例句
宋·陆游《剑南诗稿·感兴》:“一尊且作寻春汁,又见东风~时。”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