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兰陵王》
分享数: 276
朝代:清朝 | 作者:周邦彦 | 类型:|写风|写花|柳树|月亮|写水|写人|婉约|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梨花|故国|写桥|写酒|写风|月亮|写桥|梨花|柳树|写酒

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拼音
lán líng wáng
[ [ qīng cháo ] ] zhōu bāng yàn
liǔ yīn zhí       
yān nòng       
suí shàng céng jiàn fān , , shuǐ piāo mián sòng háng       
dēng lín wàng guó       
shuí shí       
jīng huá juàn       
zhǎng tíng , , nián suì lái , , yīng shé róu tiáo guò qiān chǐ       
xián xún jiù zōng       
yòu jiǔ chèn āi xián , , dēng zhào       
huā huǒ cuī hán shí       
chóu jiàn fēng kuài , , bàn gāo nuǎn , , huí tóu tiáo biàn 便 shù 驿       
wàng rén zài tiān běi       
      
hèn duī       
jiàn bié yíng huí , , jīn hòu cén       
xié yáng rǎn rǎn chūn       
niàn yuè xiè xié shǒu , , qiáo wén       
shěn qián shì , , mèng , , lèi àn
兰陵王注音
  • lán
    líng
    wáng
  • [
    [
    qīng
    cháo
    ]
    ]
    zhōu
    bāng
    yàn
  • liǔ
    yīn
    zhí
  • yān
    nòng
  • suí
    shàng
    céng
    jiàn
    fān
    ,
    ,
    shuǐ
    piāo
    mián
    sòng
    háng
  • dēng
    lín
    wàng
    guó
  • shuí
    shí
  • jīng
    huá
    juàn
  • zhǎng
    tíng
    ,
    ,
    nián
    suì
    lái
    ,
    ,
    yīng
    shé
    róu
    tiáo
    guò
    qiān
    chǐ
  • xián
    xún
    jiù
    zōng
  • yòu
    jiǔ
    chèn
    āi
    xián
    ,
    ,
    dēng
    zhào
  • huā
    huǒ
    cuī
    hán
    shí
  • chóu
    jiàn
    fēng
    kuài
    ,
    ,
    bàn
    gāo
    nuǎn
    ,
    ,
    huí
    tóu
    tiáo
    biàn
    便
    shù
    驿
  • wàng
    rén
    zài
    tiān
    běi
  • hèn
    duī
  • jiàn
    bié
    yíng
    huí
    ,
    ,
    jīn
    hòu
    cén
  • xié
    yáng
    rǎn
    rǎn
    chūn
  • niàn
    yuè
    xiè
    xié
    shǒu
    ,
    ,
    qiáo
    wén
  • shěn
    qián
    shì
    ,
    ,
    mèng
    ,
    ,
    lèi
    àn
译文及注释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难以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注释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烟:薄雾。弄:飘拂。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京华:京师。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柔条: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旧踪迹:过去的情状。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离席:送别的筵席。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迢递:遥远。驿:驿站。望人:送行人。凄恻:悲伤。渐:正当。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津:渡口。堠:哨所。岑寂:空寂静谧。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楼台。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赏析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读者,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兰陵王创作背景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

兰陵王名家点评

  宋·毛幵《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宋·王灼《碧鸡漫志》:前辈云:“《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戚氏》柳所作也,柳何敢知,世间有《离骚》,惟贺方回、周美成时时得之。贺《六州歌头》《望湘人》《吴音子》诸曲,周《大酺》《兰陵王》诸曲,最奇崛。或谓深劲乏韵,此遭柳氏野狐涏吐不出者也。歌曲自唐虞三代以前,秦汉以后皆有,造语险易则无定法。今必以“斜阳芳草”“淡烟细雨”绳墨后来作者,愚甚矣。故曰不知书者,尤好耆卿。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闲寻旧迹以下,不沽题而宣写别怀,无抑塞。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周清真避道君,匿师师榻下,作《少年游》以咏其事。吾极喜其“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情事如见。至“低声问向進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等语,几于魂摇目荡矣。乃被谪后,师师持酒饯别,复作《兰陵王》赠之,中云:“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酷尽别离之惨,而题作咏柳,不书其事,则意趣索然,不见其妙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遽窥其旨。如兰陵王云:“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浮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恨,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书愤懑矣,美成则不然。“闲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
  清·谭献《谭评词辨》:已是磨杵成针手段,用笔欲落不落,“愁一箭风快”等句之喷醒,非玉田所知。“斜阳冉冉春无极”七字,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

  • 古诗词学习网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注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