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诗经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泮水》
分享数:123
朝代: 先秦 | 作者:诗经 | 类型:写水|写马|诗经|饮酒|写酒|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言观其旂。

其旂茷茷,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

戎车孔博。

徒御无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

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黑甚>,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拼音
pàn shuǐ
[ [ xiān qín ] ] shī jīng
pàn shuǐ , , báo cǎi qín       
hóu zhǐ , , yán guān       
pèi pèi , , luán shēng yue yue       
xiǎo , , cóng gōng mài       
pàn shuǐ , , báo cǎi zǎo       
hóu zhǐ , , jiǎo jiǎo       
jiǎo jiǎo , , yīn zhāo zhāo       
zǎi zǎi xiào , , fěi jiāo       
pàn shuǐ , , báo cǎi máo       
hóu zhǐ , , zài pàn yǐn jiǔ       
yǐn zhǐ jiǔ , , yǒng nán lǎo       
shùn zhǎng dào , , qún chǒu       
hóu , , jìng míng       
jìng shèn wēi , , wéi mín zhī       
yǔn wén yǔn , , zhāo jiǎ liè       
yǒu xiào , , qiú       
míng míng hóu , , míng       
zuò pàn gōng , , huái yōu       
jiǎo jiǎo chén , , zài pàn xiàn guó       
shū wèn gāo táo , , zài pàn xiàn qiú       
duō shì , , guǎng 广 xīn       
huán huán zhēng , , dōng nán       
zhēng zhēng huáng huáng , , yáng       
gào xiōng , , zài pàn xiàn gōng       
jiǎo gōng qiú       
shù shǐ sōu       
róng chē kǒng       
      
huái , , kǒng shū       
shì ěr yóu , , huái huò       
piān fēi xiāo , , pàn lín       
shí sāng & & l l t t ; ; hēi shèn & & g g t t ; ; , , huái 怀 hǎo yīn       
jǐng huái , , lái xiàn chēn       
yuán guī xiàng chǐ 齿 , , nán jīn
泮水注音
  • pàn
    shuǐ
  • [
    [
    xiān
    qín
    ]
    ]
    shī
    jīng
  • pàn
    shuǐ
    ,
    ,
    báo
    cǎi
    qín
  • hóu
    zhǐ
    ,
    ,
    yán
    guān
  • pèi
    pèi
    ,
    ,
    luán
    shēng
    yue
    yue
  • xiǎo
    ,
    ,
    cóng
    gōng
    mài
  • pàn
    shuǐ
    ,
    ,
    báo
    cǎi
    zǎo
  • hóu
    zhǐ
    ,
    ,
    jiǎo
    jiǎo
  • jiǎo
    jiǎo
    ,
    ,
    yīn
    zhāo
    zhāo
  • zǎi
    zǎi
    xiào
    ,
    ,
    fěi
    jiāo
  • pàn
    shuǐ
    ,
    ,
    báo
    cǎi
    máo
  • hóu
    zhǐ
    ,
    ,
    zài
    pàn
    yǐn
    jiǔ
  • yǐn
    zhǐ
    jiǔ
    ,
    ,
    yǒng
    nán
    lǎo
  • shùn
    zhǎng
    dào
    ,
    ,
    qún
    chǒu
  • hóu
    ,
    ,
    jìng
    míng
  • jìng
    shèn
    wēi
    ,
    ,
    wéi
    mín
    zhī
  • yǔn
    wén
    yǔn
    ,
    ,
    zhāo
    jiǎ
    liè
  • yǒu
    xiào
    ,
    ,
    qiú
  • míng
    míng
    hóu
    ,
    ,
    míng
  • zuò
    pàn
    gōng
    ,
    ,
    huái
    yōu
  • jiǎo
    jiǎo
    chén
    ,
    ,
    zài
    pàn
    xiàn
    guó
  • shū
    wèn
    gāo
    táo
    ,
    ,
    zài
    pàn
    xiàn
    qiú
  • duō
    shì
    ,
    ,
    guǎng
    广
    xīn
  • huán
    huán
    zhēng
    ,
    ,
    dōng
    nán
  • zhēng
    zhēng
    huáng
    huáng
    ,
    ,
    yáng
  • gào
    xiōng
    ,
    ,
    zài
    pàn
    xiàn
    gōng
  • jiǎo
    gōng
    qiú
  • shù
    shǐ
    sōu
  • róng
    chē
    kǒng
  • huái
    ,
    ,
    kǒng
    shū
  • shì
    ěr
    yóu
    ,
    ,
    huái
    huò
  • piān
    fēi
    xiāo
    ,
    ,
    pàn
    lín
  • shí
    sāng
    <
    <
    hēi
    shèn
    >
    >
    ,
    ,
    huái
    怀
    hǎo
    yīn
  • jǐng
    huái
    ,
    ,
    lái
    xiàn
    chēn
  • yuán
    guī
    xiàng
    chǐ
    齿
    ,
    ,
    nán
    j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泮水令人真愉快。来此采摘水芹菜。鲁侯莅临有威仪,看那龙旗多气派。旗帜飘扬猎猎舞,鸾铃和鸣声声在。随从不分官大小,跟着鲁公真光彩。  令人高兴泮水好,来此采摘水中藻。鲁侯莅临有威仪,他的马儿真健矫。他的马儿真健矫,他的声音亮又高。面容和蔼又带笑,并非生气是宣教。  泮水令人乐无忧。采摘莼菜轻伸手。鲁侯莅临有威仪,泮水边上饮美酒。饮完香甜的美酒。让人永远不老朽。代代相传遵正道,征服敌寇那群丑。  举止肃穆的鲁侯,小心修德真仁厚。注意威仪要谨慎,为民作则是元首。文治武功两齐备,在天先祖榜样有。效法他们事事顺,求得上天长庇佑。  鲁侯治国真勤勉,善于修养功德圆。已将泮宫兴建成,征服淮夷也如愿。勇壮如虎将帅臣,斩获敌耳泮宫献。善于讯问如皋陶,擒送敌囚泮宫前。  齐心协力众兵将,鲁侯仁德能发扬。大军出征雄赳赳,东南敌人要扫荡。气势雄壮真浩大,不嘈杂也不喧嚷。不为邀功相争吵,泮宫中把功劳上。  兽角镶嵌饰弓梢,束束利箭捆扎牢。作战兵车很宽大,徒步驾车不疲劳。已经战胜那淮夷,甘心顺从不敢闹。因为坚持好谋略,淮夷终于被击倒。  翩翩而飞猫头鹰,泮水边上栖树林。吃了我们的桑椹,回报我们好声音。觉悟过来那淮夷,前来贡献多珍品。内有巨龟和象牙,内有美玉和黄金。

注释(1)泮水:水名。戴震《毛郑诗考证》:“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通典》云:‘兖州泗水县有泮水。’是也。”(2)薄:语助词,无义。芹:水中的一种植物,即水芹菜。(3)戾:临。止:语尾助词。(4)言:语助词,无义。旂(qí):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5)茷(pèi)茷:飘扬貌。(6)鸾:通“銮”,古代的车铃。哕(huì)哕:铃和鸣声。(7)公:鲁公,亦指诗中的鲁侯。迈:行走。(8)藻:水中植物名。(9)蹻(jué)蹻:马强壮貌。(10)昭昭:指声音洪亮。(11)色:指容颜和蔼。(12)伊:语助词,无义。(13)茆(mǎo):即今言莼菜。(14)旨酒:美酒。(15)锡:同“赐”,此句相当于“万寿无疆”意。(16)道:指礼仪制度等。(17)丑:恶,指淮夷。(18)穆穆:举止庄重貌。(19)敬:努力。(20)昭假:犹“登遐”,升天。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鲁公伯禽。(21)孝:同“效”。(22)祜(hù):福。(23)明明:同“勉勉”。(24)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攸:乃。(25)矫矫:勇武貌。(26)馘(guó):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27)淑:善。皋陶(yáo):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28)桓桓:威武貌。(29)狄:同“剔”,除。(30)烝烝皇皇:众多盛大貌。(31)吴:喧哗。扬:高声。(32)讻: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33)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觩(qiú):弯曲貌。(34)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搜:多。(35)孔:很。博:宽大。(36)徒:徒步行走,指步兵。御:驾御马车,指战车上的武士。斁(yì):厌倦。(37)淑:顺。逆:违。此句指鲁国军队。(38)式:语助词。无义。固:坚定。犹:借为“猷”,谋。(39)获:克。(40)鸮(xiāo):鸟名,即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41)怀:归,此处为回答意。(42)憬(jǐng):觉悟。(43)琛(chēn):珍宝。(44)元龟:大龟。象齿:象牙。(45)赂:通“璐”,美玉,说见俞樾《群经评议》。

鉴赏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僖公能修文德。

  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礼,《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郑。”《左传》:“以饮至之礼,伐还告庙也。”此诗正是围绕饮至,歌颂鲁侯的。诗中泮宫,历来说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郑诗考证》所说近是:鲁有泮水,作宫其上,故它国绝不闻有泮宫,独鲁有之。泮宫也者,其鲁人于此祀后稷乎?鲁有文王庙,称周庙,而郊祀后稷,因作宫于都南泮水上,尤非诸侯庙制所及。宫即水为名,称泮宫。《采蘩》(蘩fán)篇传云:“宫,庙也。”是宫与庙异名同实。《礼器》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郑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将以配天。”然则诗曰:“从公于迈”,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国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献馘(馘guó)”、“献囚”、“献功”,盖鲁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也。不过,不是“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而是在泮宫行受俘之礼,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宫即是《閟宫》中的閟宫(閟bì)和新庙,此不具论。

  诗前三章叙述鲁侯前往泮水的情况,每章以“思乐泮水”起句,作者强调由于鲁侯光临而产生的快乐心情。“采芹”、“采藻”、“采茆”是为祭祀作准备,芹、藻、茆皆()用于祭祀,《周礼·天官·醢人》(醢hǎi):“朝事之豆,其实……茆菹麇臡(茆máo菹zū麇jūn臡ní)……加豆之实,芹菹兔醢……”《召南·采苹》也有采藻用于“宗室牖下”,皆为明证。第一章没有正面写鲁侯,写的是旗帜飘扬,銮声起伏,随从者众多,为烘托鲁侯出现而制造的一种热闹的气氛和尊严的声势。第二章直接写鲁侯来临的情况,他的乘马非常健壮,他的声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蔼而带微笑,他不是生气而是在教导自己的臣民,从服乘、态度体现出君主的特别身份。第三章突出“在泮饮酒”,并以歌颂鲁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锡难老”,万寿无疆;另一方面则说明这是凯旋饮至,表明鲁侯征服淮夷的功绩。

  第四、五两章颂美鲁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写文治。鲁侯举止庄重,神情肃穆,因此成为臣民仰望的准则。因为是“告庙”,诗人对庙貌而想先人,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鲁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凯旋饮至,正是对先祖的继承,是效法前人的结果。后一章主要写武功。作泮宫本属文治,却是成就武功的保证,鲁侯虽不必亲上战场,因为修明德性,恢复旧制,所以使将士们在战争中赢得了胜利。他们在泮水献上斩获的敌人左耳,并能精细详明地审讯敌人,献上活捉的俘虏。

  第六、七两章写征伐淮夷的鲁国军队。前一章是写出征获胜,武士能发扬推广鲁侯的仁德之心,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在鲁人看来,这是对敌人的驯化,是符合仁德的。回到泮水,将士献功,没有人为争功而冲突,写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后一章写军队获胜后情况,武器极精,师徒甚众,虽克敌有功,但士无骄悍,又纪律严明,不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败者怀德,淮夷卒获。

  最后一章写淮夷——被征服者,以鸮为兴,引出下文。鸮,即猫头鹰,为恶鸟,比喻恶人,但它飞落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所以淮夷感悟,前来归顺,贡献珍宝。

  淮夷生活在当时的淮水一带,不受周王朝所封,对周王朝诸侯造成威胁,所以,各诸侯国曾多次征伐,《左传·僖公十三年(前647年)》载僖公与齐、宋、陈、卫、郑、许、曹“会于咸,淮夷病杞故。”又,公元前644年(鲁僖公十六年)与齐、宋、陈、卫、郑、许、邢、曹“会于淮,谋鄫(鄫zēng),且东略也”。这几次战役,虽然战功不大,但鲁是个积弱之国,能累次出师,争伯中原,所以鲁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颂。

  孙鑛(鑛kuàng)评此诗云:“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就艺术上说确乎如此;但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此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