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唐朝 | 作者:杜甫 | 类型:写风|写鸟|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huà
画
yīng
鹰
[
[
táng
唐
cháo
朝
]
]
dù
杜
fǔ
甫
sù
素
liàn
练
fēng
风
shuāng
霜
qǐ
起
,
,
cāng
苍
yīng
鹰
huà
画
zuò
作
shū
殊
。
。
sǒng
耸
shēn
身
sī
思
jiǎo
狡
tù
兔
,
,
cè
侧
mù
目
sì
似
chóu
愁
hú
胡
。
。
tāo
绦
xuàn
镟
guāng
光
kān
堪
zhāi
摘
,
,
xuān
轩
yíng
楹
shì
势
kě
可
hū
呼
。
。
hé
何
dāng
当
jī
击
fán
凡
niǎo
鸟
,
,
máo
毛
xuè
血
sǎ
洒
píng
平
wú
芜
。
。
-
huà
画
yīng
鹰
-
[
[
táng
唐
cháo
朝
]
]
dù
杜
fǔ
甫
-
sù
素
liàn
练
fēng
风
shuāng
霜
qǐ
起
,
,
cāng
苍
yīng
鹰
huà
画
zuò
作
shū
殊
。
。
-
sǒng
耸
shēn
身
sī
思
jiǎo
狡
tù
兔
,
,
cè
侧
mù
目
sì
似
chóu
愁
hú
胡
。
。
-
tāo
绦
xuàn
镟
guāng
光
kān
堪
zhāi
摘
,
,
xuān
轩
yíng
楹
shì
势
kě
可
hū
呼
。
。
-
hé
何
dāng
当
jī
击
fán
凡
niǎo
鸟
,
,
máo
毛
xuè
血
sǎ
洒
píng
平
wú
芜
。
。
洁白的画绢上仿佛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只画中的苍鹰画得格外神异逼真。
它使劲地伸长脖颈,好像在想捕捉那狡猾的兔子;它斜着眼睛,如同发愁的胡人。
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的绳索明亮得可以解下来,悬挂在轩楹之上的它气势非凡,好像随时可以被呼唤出去搏击。
什么时候能够让它去搏击那些平凡的鸟雀,让鸟雀的毛血洒落在平旷的原野上呢?
- 素练:白色绢绸,常用作画画的画布。
- 殊:特殊,不同一般。
- 耸身:即“竦身”,收敛身体准备搏击的样子。
- 狡兔:狡猾的兔子,泛指猎物。
- 侧目:斜着眼睛看。
- 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当时中原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形容鹰的眼睛像胡人(一说像发愁的猴子),炯炯有神。
- 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 镟(xuàn):金属制的转轴,鹰绳另一端系在上面。
- 堪:能够。
- 摘:解下,取下。
- 轩楹(yíng):堂前的廊柱,这里指悬挂画的地方。
- 势可呼:意思是画中的鹰气势非凡,好像一呼唤它就会飞出来。
- 何当:何时将要。
- 凡鸟:普通的鸟,这里比喻平庸之辈。
- 平芜:草原,旷野。
杜甫的这首《画鹰》创作于他困居长安时期。当时的杜甫,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生活窘迫。他在看到这幅画鹰之后,借对画中苍鹰的描绘,抒发了自己渴望摆脱困境、施展抱负、有所作为的心情。他渴望像苍鹰一样,搏击长空,扫除一切阻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画鹰》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画中苍鹰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的开篇“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以“风霜起”三字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生动地表现出画中苍鹰给人的强烈视觉冲击,“殊”字则点明了这只苍鹰画得与众不同,格外逼真。
接着“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诗人从细节入手,描绘苍鹰的姿态和神情。“耸身”“思狡兔”写出了苍鹰的蓄势待发,想要捕捉猎物的急切;“侧目似愁胡”则通过对眼神的刻画,将苍鹰的凶猛与机警展现得淋漓尽致。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这两句进一步描写画鹰的状态。“绦镟光堪摘”暗示着画鹰随时可以摆脱束缚,“轩楹势可呼”则突出了画鹰的气势,仿佛一呼即应,马上就能展翅高飞。
最后“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诗人由画鹰联想到现实,借苍鹰搏击凡鸟的想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像苍鹰一样,去搏击那些平庸之辈,实现自己的抱负,体现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整首诗,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画鹰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巧妙地借物抒情,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