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复偶见》
分享数:144
朝代: 唐朝 | 作者:韩翃 | 类型:写风|写人|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拼音
ǒu jiàn
[ [ táng cháo ] ] hán hóng
bàn shēn yìng zhú qīng wén , , shǒu jiē lián wēi zhuǎn tóu       
bié rén yīng wèi jiào , , shèng qíng liǎng fēng liú
复偶见注音
  • ǒu
    jiàn
  • [
    [
    táng
    cháo
    ]
    ]
    hán
    hóng
  • bàn
    shēn
    yìng
    zhú
    qīng
    wén
    ,
    ,
    shǒu
    jiē
    lián
    wēi
    zhuǎn
    tóu
  • bié
    rén
    yīng
    wèi
    jiào
    ,
    ,
    shèng
    qíng
    liǎng
    fēng
    liú
复偶见古诗译文

她的半个身子掩映在翠竹间,隐隐约约能听到轻柔的话语声;一只手掀开帘子,微微转过头来。这样的情意,别人应该还未察觉,她那难以抑制的情感和风流的姿态真是令人心动。

复偶见古诗注解
  • 半身映竹:指女子的半个身子被竹子遮挡。
  • 轻闻语:隐隐约约听到轻柔的说话声。
  • 揭帘:掀开帘子。
  • 微转头:轻轻地转过头。
  • 此意:指女子所流露出来的情意。
  • 不胜:禁不住,难以抑制。
  • 风流:这里形容女子的姿态和神情富有韵味。
复偶见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偶然遇见一位女子,被女子的神态和举止所吸引,从而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韩翃以写艳情诗著称,这类诗多是对生活中一些美好瞬间的捕捉。

复偶见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通过“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等细致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娇羞姿态和灵动神情,给人以一种若隐若现、朦胧美妙的感觉。后两句则点明这种情意别人难以察觉,强调了女子独特的魅力和诗人细腻的感受,也流露出诗人对女子的欣赏和倾慕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情感含蓄而真挚。

复偶见知识点

韩翃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多写送别唱和题材,也有一些描写闺情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女子动作和神态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复偶见讲解

这首诗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从“半身映竹轻闻语”,我们仿佛能看到那翠竹摇曳,女子的身影若隐若现,同时还能听到她轻柔的话语声,这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也让女子的形象增添了几分神秘。“一手揭帘微转头”则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动作,她掀开帘子、微微转头的瞬间,尽显娇羞与灵动。后两句“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女子的情意,并且认为这种情意只有自己能够体会,这体现了诗人与女子之间一种微妙的情感交流,也让整首诗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