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田舍夜春》
分享数:279
朝代: 明朝 | 作者:高启 | 类型:写雨|写人|

新妇舂粮独睡迟,夜寒茅屋雨来时。

灯前每嘱儿休哭,明早行人要早炊。

拼音
tián shě chūn
[ [ míng cháo ] ] gāo
xīn chōng liáng shuì chí , , hán máo lái shí       
dēng qián měi zhǔ ér xiū , , míng zǎo háng rén yào zǎo chuī
田舍夜春注音
  • tián
    shě
    chūn
  • [
    [
    míng
    cháo
    ]
    ]
    gāo
  • xīn
    chōng
    liáng
    shuì
    chí
    ,
    ,
    hán
    máo
    lái
    shí
  • dēng
    qián
    měi
    zhǔ
    ér
    xiū
    ,
    ,
    míng
    zǎo
    háng
    rén
    yào
    zǎo
    chuī
田舍夜春古诗译文

新媳妇独自舂米直到很晚才睡去,夜里寒冷,茅屋外面正下着雨。在昏黄的灯光前,她一次次叮嘱孩子不要哭,因为明天一早赶路的人要早早做饭。

田舍夜春古诗注解
  • 田舍:农家房舍。
  • 舂(chōng)粮: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 行人:出门远行的人,这里可能指丈夫或家人。
  • 早炊:早早做饭。
田舍夜春创作背景

高启生活在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描绘的农家生活场景,可能是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夜晚情景的描写,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

田舍夜春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夜舂图。“新妇舂粮独睡迟”,一个“独”字,写出了新妇的孤独和辛苦,她独自承担着舂粮的劳作,直到很晚才睡。“夜寒茅屋雨来时”,描绘了夜晚寒冷、茅屋漏雨的恶劣环境,进一步烘托出生活的艰辛。“灯前每嘱儿休哭,明早行人要早炊”,则通过新妇对孩子的叮嘱,表现出她对家人的关爱和为生活的操劳。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细腻的笔触,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田舍夜春知识点

1. 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2. 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农家生活的场景。

3. 通过环境描写(夜寒茅屋雨来时)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和生活的艰辛。

田舍夜春讲解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元末明初普通农家的生活画面。诗的开篇就点明了主人公是一位新媳妇,她独自在夜里舂粮,一直忙到很晚才休息,体现出她的勤劳和生活的不易。“夜寒茅屋雨来时”,不仅描绘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困苦。后两句则通过新妇对孩子的轻声叮嘱,让我们看到了她作为母亲的温柔和对家人的关怀。她心里想着明天一早家人要远行,所以要早早做饭,这种对生活的认真和对家人的责任感令人动容。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高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也能体会到他诗歌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的特点。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