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夏初雨后寻愚溪》
分享数:157
朝代: 唐朝 | 作者:柳宗元 | 类型:写雨|寂寞|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拼音
xià chū hòu xún
[ [ táng cháo ] ] liǔ zōng yuán
yōu yōu chū , , rào qīng       
yǐn zhàng shì huāng quán , , jiě dài wéi xīn zhú       
chén yín shì , , suǒ       
xìng yíng yíng , , xiào jìng yán
夏初雨后寻愚溪注音
  • xià
    chū
    hòu
    xún
  • [
    [
    táng
    cháo
    ]
    ]
    liǔ
    zōng
    yuán
  • yōu
    yōu
    chū
    ,
    ,
    rào
    qīng
  • yǐn
    zhàng
    shì
    huāng
    quán
    ,
    ,
    jiě
    dài
    wéi
    xīn
    zhú
  • chén
    yín
    shì
    ,
    ,
    suǒ
  • xìng
    yíng
    yíng
    ,
    ,
    xiào
    jìng
    yán
夏初雨后寻愚溪古诗译文

雨后初晴,四周一片悠悠然的宁静,我独自沿着清澈的溪水曲折前行。拄着拐杖试探那荒僻处的泉水,解开衣带环抱着新长出的竹子。我默默沉思着什么呢?其实寂寞本就是我所向往的。幸好能在此地摆脱尘世的忙碌,纵情高歌以消解夏日的炎热。

夏初雨后寻愚溪古诗注解
  • 霁(jì):雨过天晴。
  • 引杖:拄着拐杖。
  • 荒泉:荒僻处的泉水。
  • 沉吟:沉思,深思。
  • 营营:形容忙碌、追求功名利禄的样子。
  • 炎燠(yù):炎热。
夏初雨后寻愚溪创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心情抑郁,常常寄情山水以排遣内心的苦闷。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被贬永州期间的一个夏日雨后,他漫步在愚溪畔,被雨后清新的景色所感染,从而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在寂寞中寻求宁静和超脱的心境。

夏初雨后寻愚溪古诗赏析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开篇“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宁静景象,“悠悠”二字增添了一种悠远、闲适的感觉,“独绕”则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体现出他对荒泉、新竹等自然之物的关注,也反映出他在被贬后的生活状态,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乐趣。“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寂寞的态度,他认为寂寞是自己所追求的,这体现了他在经历挫折后内心的一种自我调适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则表达了诗人庆幸能在此摆脱尘世的忙碌,通过纵情高歌来消解夏日的炎热,进一步抒发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夏初雨后寻愚溪知识点

1.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作品风格峭拔矫健、清深幽峭。

2.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雨后愚溪的景色,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心境。

3. 诗中的意象如“荒泉”“新竹”等,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荒泉”象征着诗人身处荒僻之地,“新竹”则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夏初雨后寻愚溪讲解

这首诗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创作的,当时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孤独。在诗中,他通过描写自己雨后漫步愚溪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寂寞的独特理解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清幽、宁静的基调。中间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在困境中对生活的热爱。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庆幸能在这荒僻之地摆脱尘世的忙碌,通过啸歌来排解内心的烦闷。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柳宗元诗歌的独特风格。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