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初冬夜饮》
分享数:313
朝代: 唐朝 | 作者:杜牧 | 类型:写雪|写花|梨花|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拼音
chū dōng yǐn
[ [ táng cháo ] ]
huái yáng duō bìng ǒu qiú huān , , xiù qīn shuāng zhú pán
初冬夜饮注音
  • chū
    dōng
    yǐn
  • [
    [
    táng
    cháo
    ]
    ]
  • huái
    yáng
    duō
    bìng
    ǒu
    qiú
    huān
    ,
    ,
    xiù
    qīn
    shuāng
    zhú
    pán
初冬夜饮古诗译文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多病,偶而也学他喝点酒解忧愁,客居他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初冬夜饮古诗注解
  • 淮阳多病:西汉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被外放为淮阳太守。他在任时常因病卧床。这里作者以汲黯自比,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外放。
  • 偶求欢:指偶而喝点酒解闷。欢,指酒。
  • 客袖:诗人自指,因远离家乡,故云“客”。
  • 侵霜:指衣袖上沾满了霜雪,说明夜已深,天很冷。
  • 烛盘:插蜡烛的盘子,这里代指烛火。
初冬夜饮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会昌二年(842),当时杜牧受宰相李德裕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是他在初冬夜晚独酌时有感而作,抒发了仕途失意的苦闷。

初冬夜饮古诗赏析

首句“淮阳多病偶求欢”,诗人以汲黯自比,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贬。“多病”不仅指身体上的疾病,更包含了内心的抑郁和愤懑。“偶求欢”则表现出他借酒消愁的无奈。

次句“客袖侵霜与烛盘”,描绘了一幅孤独凄凉的画面。“客袖侵霜”点明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处境,以及夜已深、天气寒冷的环境。“与烛盘”则突出了他的孤独,只能与烛火相伴。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和处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初冬夜饮知识点

1. 体裁:七言绝句。

2. 用典:“淮阳多病”运用了汲黯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政治上的不得志。

3. 意象:霜、烛盘等,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4. 情感: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的苦闷、客居他乡的孤独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愤懑。

初冬夜饮讲解

《初冬夜饮》短短两句,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淮阳多病偶求欢”,诗人巧妙地借用汲黯的典故,将自己比作怀才不遇、因直谏而被贬的汲黯,生动地展现出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遭遇。“多病”一词,表面上或许指身体的不适,但更重要的是暗示了他内心的郁结和愤懑。而“偶求欢”三个字,又透露出他借酒消愁的无奈,并非是真正的寻欢作乐。

“客袖侵霜与烛盘”这句诗,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客袖侵霜”让我们看到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独自徘徊,衣袖上沾满了霜雪,形象地表现出他客居他乡的凄凉处境。“与烛盘”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在这寂静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那微弱的烛火。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初冬夜饮的情景,抒发了他仕途不顺的苦闷、客居异地的孤独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愤懑。杜牧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在困境中独自借酒消愁的形象。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