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分享数:107
朝代: 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山|写酒|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

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

拼音
qiū shū huái 怀 bái bīn
[ [ táng cháo ] ] liú
zhōu yuǎn xióng , , nián gāo jiàn shuāi       
xìng qíng féng jiǔ zài , , jīn shàng lóu zhī       
chán zào fāng jìn , , yàn lái chóu wàng shí       
shāng shān zhī , , yīng xiàng qiū bēi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注音
  • qiū
    shū
    huái
    怀
    bái
    bīn
  • [
    [
    táng
    cháo
    ]
    ]
    liú
  • zhōu
    yuǎn
    xióng
    ,
    ,
    nián
    gāo
    jiàn
    shuāi
  • xìng
    qíng
    féng
    jiǔ
    zài
    ,
    ,
    jīn
    shàng
    lóu
    zhī
  • chán
    zào
    fāng
    jìn
    ,
    ,
    yàn
    lái
    chóu
    wàng
    shí
  • shāng
    shān
    zhī
    ,
    ,
    yīng
    xiàng
    qiū
    bēi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古诗译文

州郡偏远,即便地势雄伟也没有益处;年纪大了,即便曾经康健如今也已衰弱。兴致和情怀只有在饮酒时才会涌现,体力如何登上高楼一试便知。蝉声噪动,芬芳的春意已经消尽;大雁飞来,正是愁闷眺望之时。那商山采紫芝的隐士,应该不会对着秋景而悲伤。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古诗注解
  • 州远:指诗人所在的州郡偏远。
  • 雄无益:州郡地势雄伟但对自己并无益处。
  • 兴情:兴致和情怀。
  • 筋力:体力。
  • 芳意:芬芳的春意,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 商山紫芝客: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他们隐居商山,采紫芝而食。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禹锡晚年。当时他可能被贬到偏远之地,年事已高,身体逐渐衰弱。在秋日的时节里,他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寄给友人白居易,抒发自己的感慨。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古诗赏析

诗的开篇“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虽有雄州却无法施展抱负,且年事已高身体渐衰的无奈。“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通过饮酒和上楼的日常行为,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兴致唯有在酒中寻觅,体力衰退只能从上楼的艰难中感知。“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蝉声和大雁的到来,增添了诗人的愁绪。最后“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以商山四皓自比,表达了诗人虽有愁绪,但仍希望能像隐士一样豁达,不被秋景所悲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刘禹锡晚年诗歌的风格。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知识点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多有哲理思考。2. 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四位著名隐士,他们的事迹常被后人引用,象征着隐居避世的高尚情操。3. 古诗中常以秋日景象来寄托愁绪和感慨,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讲解

这首《秋日书怀寄白宾客》是刘禹锡在特定人生阶段创作的佳作。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开篇两句点明了他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身体状况,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伤感的基调。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秋日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绪。而最后以商山紫芝客作比,又展现出他内心深处的豁达与超脱。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不仅要体会诗人的情感,还要学习他借景抒情、用典表意的写作手法,感受唐诗的独特魅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