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宗密上人宿世修习得来聪慧的根性,虽博闻强识却能达到忘言的境界。自从禅宗七祖传授心印之法,就不必再借助三乘教法来进入便捷之门。(上人)曾向东泛舟于沧江之上探寻古迹,如今又西归紫阁山以远离尘世的喧嚣。河南尹白侍郎是虔诚的施主,正好可以与上人一起相对研读真经。
此诗创作于唐朝。刘禹锡与宗密上人交往密切,宗密是唐代华严宗五祖,在佛教界有很高的声誉。当时宗密上人准备回归南山草堂寺,并要去拜见河南尹白居易。刘禹锡便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表达了对宗密上人的赞美和对他与白居易交流佛法的期待。
首联“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夸赞宗密上人宿世修行获得慧根,且能达到忘言的高深境界,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刻领悟。颔联“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强调禅宗以心传心的独特法门,认为无需借助传统的三乘教法,便可直接进入佛法修行的捷径,突出了宗密上人的修行路径和禅宗的特点。颈联“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描绘了宗密上人的行迹,他曾游历四方探寻古迹,如今回归紫阁山远离尘世,展现出他超凡脱俗的形象。尾联“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点明宗密上人要去拜见白居易,希望他们能一起研读佛经,表达了诗人对他们交流佛法的美好期许。整首诗语言简洁,对仗工整,既赞美了宗密上人的佛法修为,又体现了当时文人与佛教界的密切交往。
1. 禅宗: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传承有祖师传法的传统,从初祖达摩到七祖神会等。
2. 三乘教法: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佛教引导不同根性的人修行的三种法门。声闻乘侧重于听闻佛法,通过修行达到阿罗汉果位;缘觉乘是通过观察十二因缘而觉悟;菩萨乘则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追求成佛。
3. 大檀越:在佛教中,檀越是指布施僧众、护持佛法的人,“大檀越”则表示布施较多、护持力度较大的施主。
这首诗是刘禹锡送别宗密上人的作品。诗中对宗密上人的佛法修行给予了高度评价,展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超凡的境界。从诗歌结构来看,首联和颔联从宗密上人的修行根基和法门入手,进行赞美;颈联描述其行迹,进一步突出他的超脱;尾联则点明此行的目的,表达了对佛法交流的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佛教的发展情况以及文人与佛教界的互动。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宗密上人的敬重和对佛法的推崇。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