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仔细见扬州。
北兵那得度,浪话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第一首:尊贵的美人在三阁之上,天色已晚还未梳头。本不该有什么憾事,却因娇嗔过度反倒添了愁绪。
第二首:珍珠帘子用玉钩挂起,仔细眺望能看见扬州。北方的军队怎么能渡过江来,那些担忧的话语实在是多余。
第三首:阁柱贴着沉香,门楣上有金线绘制的图案。回首间,降旗已经落下,眼前已是一片荒凉。
第四首:三个人从枯井中出来,一人被押上囚车。豪门大户空对着江水,却再也看不到鲈鱼了。
此诗是刘禹锡对南朝陈后主荒淫亡国之事的咏叹。陈后主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大建宫室,其中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最为华丽。他每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最终,隋朝军队南下,陈朝灭亡。刘禹锡通过这组诗,借古讽今,以陈后主的亡国之事,警示当时的统治者。
这组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陈后主宫廷的奢华生活以及亡国的悲剧。第一首通过描写美人的慵懒娇嗔,暗示了宫廷生活的荒淫无度。第二首则讽刺了陈后主对北方威胁的轻视,表现出他的昏庸。第三首以阁柱的沉香、门楣的金缕与降幡下的黍离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亡国之痛。第四首讲述了陈后主等人的悲惨结局,“不可见鲈鱼”一句,既暗示了他们失去自由,也流露出对他们沉迷富贵、不知隐居之乐的嘲讽。整首诗意境深沉,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 南朝陈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后主是其末代君主。
3. “黍离之悲”成为了后世表达对国家兴衰感慨的常用典故。
4. 借古讽今是古代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来影射现实。
刘禹锡的《三阁辞四首》是一组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陈后主宫廷生活和亡国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王朝从奢华到覆灭的过程。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美人的娇嗔、宫廷的奢华、统治者的昏庸以及亡国的凄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警示。统治者如果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必将导致国家的灭亡。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保持清醒的头脑。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