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三阁辞四首》
分享数:130
朝代: 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水|写人|写鱼|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仔细见扬州。

北兵那得度,浪话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拼音
sān shǒu
[ [ táng cháo ] ] liú
guì rén sān shàng , , yàn wèi shū tóu       
yīng yǒu hèn shì , , jiāo shèn què chéng chóu       
zhū qióng gōu , , zǎi jiàn yáng zhōu       
běi bīng , , làng huà pàn yōu yōu       
chén xiāng tiē zhù , , jīn huà mén méi       
huí shǒu jiàng fān xià , , jiàn shǔ       
sān rén chū yuān jǐng , , shēn dēng kǎn chē       
zhū mén màn lín shuǐ , , jiàn
三阁辞四首注音
  • sān
    shǒu
  • [
    [
    táng
    cháo
    ]
    ]
    liú
  • guì
    rén
    sān
    shàng
    ,
    ,
    yàn
    wèi
    shū
    tóu
  • yīng
    yǒu
    hèn
    shì
    ,
    ,
    jiāo
    shèn
    què
    chéng
    chóu
  • zhū
    qióng
    gōu
    ,
    ,
    zǎi
    jiàn
    yáng
    zhōu
  • běi
    bīng
    ,
    ,
    làng
    huà
    pàn
    yōu
    yōu
  • chén
    xiāng
    tiē
    zhù
    ,
    ,
    jīn
    huà
    mén
    méi
  • huí
    shǒu
    jiàng
    fān
    xià
    ,
    ,
    jiàn
    shǔ
  • sān
    rén
    chū
    yuān
    jǐng
    ,
    ,
    shēn
    dēng
    kǎn
    chē
  • zhū
    mén
    màn
    lín
    shuǐ
    ,
    ,
    jiàn
三阁辞四首古诗译文

第一首:尊贵的美人在三阁之上,天色已晚还未梳头。本不该有什么憾事,却因娇嗔过度反倒添了愁绪。

第二首:珍珠帘子用玉钩挂起,仔细眺望能看见扬州。北方的军队怎么能渡过江来,那些担忧的话语实在是多余。

第三首:阁柱贴着沉香,门楣上有金线绘制的图案。回首间,降旗已经落下,眼前已是一片荒凉。

第四首:三个人从枯井中出来,一人被押上囚车。豪门大户空对着江水,却再也看不到鲈鱼了。

三阁辞四首古诗注解
  • 三阁:指南朝陈后主所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
  • 日晏:天色晚。
  • 珠箔:珍珠帘子。
  • 曲琼钩:玉钩。
  • 北兵:指北方隋朝的军队。
  • 浪话:空话,多余的话。
  • 判悠悠:指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事。
  • 沉香:一种香料。
  • :同“贴”。
  • 金缕:金线。
  • 黍离离: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 眢井:枯井。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藏于景阳宫的枯井中,后被隋军发现。
  • 槛车:囚车。
  • 朱门:红漆大门,指豪门贵族。
  • 鲈鱼:这里可能暗指隐居生活。
三阁辞四首创作背景

此诗是刘禹锡对南朝陈后主荒淫亡国之事的咏叹。陈后主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大建宫室,其中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最为华丽。他每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最终,隋朝军队南下,陈朝灭亡。刘禹锡通过这组诗,借古讽今,以陈后主的亡国之事,警示当时的统治者。

三阁辞四首古诗赏析

这组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陈后主宫廷的奢华生活以及亡国的悲剧。第一首通过描写美人的慵懒娇嗔,暗示了宫廷生活的荒淫无度。第二首则讽刺了陈后主对北方威胁的轻视,表现出他的昏庸。第三首以阁柱的沉香、门楣的金缕与降幡下的黍离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亡国之痛。第四首讲述了陈后主等人的悲惨结局,“不可见鲈鱼”一句,既暗示了他们失去自由,也流露出对他们沉迷富贵、不知隐居之乐的嘲讽。整首诗意境深沉,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三阁辞四首知识点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 南朝陈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后主是其末代君主。

3. “黍离之悲”成为了后世表达对国家兴衰感慨的常用典故。

4. 借古讽今是古代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来影射现实。

三阁辞四首讲解

刘禹锡的《三阁辞四首》是一组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陈后主宫廷生活和亡国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王朝从奢华到覆灭的过程。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美人的娇嗔、宫廷的奢华、统治者的昏庸以及亡国的凄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警示。统治者如果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必将导致国家的灭亡。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保持清醒的头脑。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