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分享数:100
朝代: 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马|江南|

白马津头春日迟,沙州归雁拂旌旗。

柳营唯有军中戏,不似江南三月时。

拼音
huá zhōu shàng shū shàng jiāng nán shì
[ [ táng cháo ] ] liú
bái jīn tóu chūn chí , , shā zhōu guī yàn jīng       
liǔ yíng wéi yǒu jun1 zhōng , , jiāng nán sān yuè shí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注音
  • huá
    zhōu
    shàng
    shū
    shàng
    jiāng
    nán
    shì
  • [
    [
    táng
    cháo
    ]
    ]
    liú
  • bái
    jīn
    tóu
    chūn
    chí
    ,
    ,
    shā
    zhōu
    guī
    yàn
    jīng
  • liǔ
    yíng
    wéi
    yǒu
    jun1
    zhōng
    ,
    ,
    jiāng
    nán
    sān
    yuè
    shí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古诗译文

在白马津头,春天的脚步似乎格外迟缓,沙洲上归来的大雁掠过军中的旌旗。柳树环绕的军营里只有军中的游戏,完全不像江南三月时的热闹景象。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古诗注解
  • 白马津:古渡口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北。
  • 春日迟:春天来得缓慢。
  • 沙州:江河中的沙洲。
  •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纪律严明著称,后世因称军营为柳营。
  • 禊事:古代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后演变为春日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的活动。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创作背景

此诗是刘禹锡和滑州李尚书之作。上巳节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江南地区在这一天有丰富的禊事活动。而滑州地处北方,军中生活相对单调。刘禹锡或许是在与李尚书交流中,因上巳节的话题,联想到江南的热闹场景,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古诗赏析

诗的首句“白马津头春日迟”,描绘出一种春日的迟缓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慵懒的氛围。“沙州归雁拂旌旗”,通过归雁掠过旌旗的动态画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后两句“柳营唯有军中戏,不似江南三月时”,将柳营中单调的军中游戏与江南三月丰富多彩的禊事活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江南热闹场景的怀念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悠远,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知识点

1. 上巳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原本是在水边举行祭祀以祈福消灾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的节日。

2. 柳营的典故: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驻军细柳,军纪严明,汉文帝亲自劳军也得遵守营中规矩,后世就用“柳营”来指代纪律严明的军营。

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通过将柳营的单调与江南的热闹进行对比,更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讲解

这首诗以白马津头的春日景象开篇,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宁静而略带惆怅的基调。归雁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柳营中的军中戏与江南三月的禊事形成的强烈反差,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江南那种充满生机和欢乐氛围的向往。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突出。同时,诗句简洁明快,却能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刘禹锡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