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十天理一次头发,每次梳理都会扬起旅途中沾染的灰尘。三十天里九次饮酒,每次吃饭都还是旧日的贫寒。世间万物都顺应时节,唯独我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失去名声谁肯来拜访,得意之时人们争相来亲近。笔直的树木上有安恬栖息的鸟,平静的水流中没有急躁的鱼。这才知道喧闹竞争的场所,不是君子应该待的地方。手持轻便的藤竹手杖,品尝新鲜的薇蕨野菜。暗自吟唱着《归去来兮辞》,超脱世事的风景才是真实美好的。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久试不第,生活贫困。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长安谋求功名期间所作。在长安这个繁华却又充满竞争的地方,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自身的不得志,于是写下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的开篇通过“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描绘出诗人在长安的羁旅生活的困苦和潦倒。“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则将自己的落寞与万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深刻地揭露了世态炎凉,人们只看重名利地位。“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最后“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表明诗人决心远离喧嚣的尘世,回归自然,追求真实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2.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
3.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的对比,“直木”“静流”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首诗围绕诗人在长安的羁旅经历展开。从生活细节入手,先写自己的贫困和对春天的无感,反映出内心的苦闷。接着通过对世态炎凉的描写,批判了社会的现实。然后以自然景象为寄托,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最后表明要归隐的决心。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和心境。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