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
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
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
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
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手中持有新颖的曲调,用楚地竹子做成的乐器吹奏,这声音世人还未曾听闻。能听懂这音乐的人是谁呢?在这清静的夜晚,我吹奏此曲赠予你。往昔它是《潇湘引》,曾经能让潇湘的云朵为之动容。吹奏一声能让凤凰改变聆听的姿态,再吹奏一声能让仙鹤惊得失群。江边的花朵并非在秋天就凋零,山间的太阳在白昼也会昏暗。世间众多嘈杂浑浊的声响混杂在一起,唯有这孤独清越的思绪浓郁而悠长。若想知道这哀怨是有形状的,愿与明月一同分享。这就如同掬起一把屈原的泪水,融入了千年流淌的湘水之中。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生活贫困,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的穷困潦倒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清夜,为酬答卢虔端公而作。或许当时他内心有着诸多的感慨和哀怨,借吹奏楚竹之音来抒发情感,同时也希望卢虔端公能理解他的心声。
诗的开篇点明手中有新声,却少有人能懂,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孤独寂寞的基调。“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直接表明将这独特的音乐赠予卢虔端公,体现了对对方的期许和知己之感。“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等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音乐的美妙动人,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则将世间的嘈杂与自己孤独清越的思绪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纯净的追求。最后以屈原的泪水融入湘水作结,深化了诗歌的哀怨之情,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1. 孟郊是唐朝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2. 《潇湘引》是古曲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提及,往往与哀怨、忧愁等情感相关联。
3.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其投江自尽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这首诗是孟郊酬答友人之作,通过对音乐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音乐的新颖独特却少人赏识,到回忆音乐曾有的动人效果,再到将自己的孤独思绪与世间的嘈杂相对比,最后借屈原的典故来深化哀怨之情。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深沉。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孟郊诗歌的独特风格,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文人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寻求知音的文化传统。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去深入体会,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