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清东曲》
分享数:129
朝代: 唐朝 | 作者:孟郊 | 类型:写雨|写花|写人|美人|桃花|

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

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

采采清东曲,明眸艳珪玉。

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

南阳公首词,编入新乐录。

拼音
qīng dōng
[ [ táng cháo ] ] mèng jiāo
yīng táo huā cān chà , , xiāng hóng fēi fēi       
hán xiào jìng pān shé , , měi rén shī 湿 luó       
cǎi cǎi qīng dōng , , míng móu yàn guī       
qīng jīn biàn shàng láng , , shàng xià kàn       
nán yáng gōng shǒu , , biān xīn
清东曲注音
  • qīng
    dōng
  • [
    [
    táng
    cháo
    ]
    ]
    mèng
    jiāo
  • yīng
    táo
    huā
    cān
    chà
    ,
    ,
    xiāng
    hóng
    fēi
    fēi
  • hán
    xiào
    jìng
    pān
    shé
    ,
    ,
    měi
    rén
    shī
    湿
    luó
  • cǎi
    cǎi
    qīng
    dōng
    ,
    ,
    míng
    móu
    yàn
    guī
  • qīng
    jīn
    biàn
    shàng
    láng
    ,
    ,
    shàng
    xià
    kàn
  • nán
    yáng
    gōng
    shǒu
    ,
    ,
    biān
    xīn
清东曲古诗译文

樱桃花高低错落,芬芳的花雨如红雾般纷纷扬扬。美人含笑争着去攀折樱桃,雨水打湿了她们的罗衣。姑娘们采着清东曲的歌谣,明亮的眼眸比美玉还要艳丽。青巾船头的少年郎,来来回回怎么看也看不够。南阳公创作的第一首词,被编入了新的乐录之中。

清东曲古诗注解
  • 参差:高低、长短不齐的样子。
  • 霏霏:纷纷扬扬的样子。
  • 采采:盛多的样子,这里有反复采唱之意。
  • 珪玉:美玉。
  • :大船。
  • 南阳公:具体所指不详,可能是一位有地位的文人。
清东曲创作背景

孟郊生活在唐朝,当时社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十分活跃。关于《清东曲》的具体创作背景并无确切详细记载,推测可能是诗人在游历或观赏春日美景时,看到女子采花、少年欣赏的场景,结合当时流行的乐府曲调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并且可能受到当时南阳公创作的相关词的影响,进而将其写入诗中提及。

清东曲古诗赏析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樱桃花参差不齐,花雨纷纷,营造出一种浪漫、绚丽的氛围。“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生动地展现了美人采花时的欢快情景,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采采清东曲,明眸艳珪玉”,不仅写出了姑娘们歌声的优美,更突出了她们容貌的艳丽。“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则从侧面烘托出姑娘们的魅力,通过少年郎的神态,进一步渲染了欢快的气氛。最后提到“南阳公首词,编入新乐录”,可能暗示了这首诗与当时的音乐文化有一定的关联,反映出诗歌在当时的传播和应用情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展现了孟郊诗歌中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东曲知识点

孟郊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他的诗歌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清东曲》属于乐府诗,乐府诗是旧体诗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乐府诗原是合音乐以唱的歌诗,在古代,诗歌与音乐关系紧密,许多诗歌都可以配乐演唱。

清东曲讲解

这首《清东曲》是孟郊较为轻松欢快的作品。从内容上看,它以春日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刻画了美人采花、少年倾慕的场景,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美好。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如“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对美人的描写也十分细腻,“明眸艳珪玉”一句,将美人的眼睛比作美玉,形象地突出了美人的艳丽。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以少年郎的“上下看不足”来衬托美人的魅力。在文化意义方面,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当时的人们喜爱在春日外出游玩、采花作乐,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也体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