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为客栖未定,况当玄月中。
繁云翳碧霄,落雪和清风。
郊陌绝行人,原隰多飞蓬。
耕牛返村巷,野鸟依房栊。
我无饥冻忧,身托莲花宫。
安闲赖禅伯,复得疏尘蒙。
览君郢曲文,词彩何冲融。
讴吟不能已,顿觉形神空。
作为旅人漂泊还未安定,何况正当九月之中。浓厚的云层遮蔽了蓝天,飘落的雪花伴着清风。郊外的道路上不见行人,原野里到处都是飞蓬。耕牛返回了村庄小巷,野鸟栖息在窗户旁。我没有饥饿和寒冷的忧虑,身体寄托在莲花宫中。安闲多亏了禅房的高僧,又得以摆脱尘世的蒙昧。阅读你那如郢中妙曲般的文章,文辞色彩多么和暖相融。我吟唱起来不能停止,顿时觉得身心都空灵了。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常年漂泊在外。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段漂泊期间,友人寄来新文,他有感而发所作。当时他可能暂居寺庙,在相对安闲的环境中,阅读友人的文章,从而写下此诗以作酬谢。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繁云翳碧霄,落雪和清风”等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心境。“我无饥冻忧,身托莲花宫”则体现出诗人在寺庙中暂时获得的安宁。后半部分着重表达对友人文章的赞美,“览君郢曲文,词彩何冲融”,将友人的文章比作高雅的郢中曲,赞赏其文辞优美。最后“讴吟不能已,顿觉形神空”,诗人沉浸在友人的文章中,身心都得到了净化,展现出文章的感染力。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又有对友人文章的高度评价。
1. 孟郊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2. “郢曲”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对楚王问》,后来成为了高雅诗文的代称。
3. 莲花宫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寺庙,这与佛教文化有关,莲花在佛教中是纯洁、神圣的象征。
这首诗以景起笔,通过描绘玄月中的萧瑟秋景,如繁云、落雪、郊陌绝行人等,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孤寂、清冷的基调。诗人此时作为旅人尚未安定,秋景更增添了他的漂泊之感。而“我无饥冻忧,身托莲花宫”则是一个转折,体现出寺庙给予他的庇护和暂时的安宁。在这种环境下,友人寄来新文,诗人阅读后对其赞不绝口,认为友人的文章如郢中妙曲,词彩冲融。最后诗人沉浸在文章的美妙之中,达到了一种形神空明的境界。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以及对高雅文学的追求。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