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宴客词》
分享数:80
朝代: 唐朝 | 作者:张籍 | 类型:写风|写花|写山|写水|写人|溪水|写酒|

上客不用顾金羁,主人有酒君莫违。

请君看取园中花, 地上渐多枝上稀。

山头树影不见石,溪水无风应更碧。

人人齐醉起舞时,谁觉翻衣与倒帻。

明朝花尽人已去, 此地独来空绕树。

拼音
yàn
[ [ táng cháo ] ] zhāng
shàng yòng jīn , , zhǔ rén yǒu jiǔ jun1 wéi       
qǐng jun1 kàn yuán zhōng huā , ,        shàng jiàn duō zhī shàng       
shān tóu shù yǐng jiàn shí , , shuǐ fēng yīng gèng       
rén rén zuì shí , , shuí jiào fān dǎo       
míng cháo huā jìn rén , ,        lái kōng rào shù
宴客词注音
  • yàn
  • [
    [
    táng
    cháo
    ]
    ]
    zhāng
  • shàng
    yòng
    jīn
    ,
    ,
    zhǔ
    rén
    yǒu
    jiǔ
    jun1
    wéi
  • qǐng
    jun1
    kàn
    yuán
    zhōng
    huā
    ,
    ,
     
    shàng
    jiàn
    duō
    zhī
    shàng
  • shān
    tóu
    shù
    yǐng
    jiàn
    shí
    ,
    ,
    shuǐ
    fēng
    yīng
    gèng
  • rén
    rén
    zuì
    shí
    ,
    ,
    shuí
    jiào
    fān
    dǎo
  • míng
    cháo
    huā
    jìn
    rén
    ,
    ,
     
    lái
    kōng
    rào
    shù
宴客词古诗译文

尊贵的客人不必顾惜你的马具,主人备有美酒你可不要推辞。请你看看园中的花朵,地上渐渐增多而枝上却日益稀少。山头的树影浓密得看不见石头,溪水如果没有风会更加碧绿。当大家都喝醉了一起起舞时,谁还会留意到衣服翻起和头巾歪倒。到了明天花儿凋谢人也离去,我独自来到这里只能空自绕着树徘徊。

宴客词古诗注解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金羁:金饰的马络头,这里指代客人的马。
  • :顾惜。
  • :推辞。
  • 翻衣与倒帻(zé):衣服翻起,头巾歪倒,形容人们醉酒后不拘礼节的样子。帻,头巾。
宴客词创作背景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可能是张籍在举办宴会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园中的花景、自然景色以及宴会上人们的醉态,表达了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

宴客词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热闹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开篇邀请客人尽情饮酒,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中间描绘园中花景和自然景色,“地上渐多枝上稀”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人人齐醉起舞时”则渲染了宴会的热闹氛围,但“谁觉翻衣与倒帻”又透露出一种狂欢背后的迷茫。最后一句“明朝花尽人已去,此地独来空绕树”,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人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当下欢乐的享受,又有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逝去美好的怀念。

宴客词知识点

1. 张籍是唐代诗人,擅长乐府诗,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2.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园中的花景和自然景色来抒发情感。

3. “翻衣与倒帻”描绘了人们醉酒后的状态,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

宴客词讲解

这首《宴客词》语言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结构上看,前四句是邀请客人饮酒,中间四句描写宴会场景和自然景色,最后两句表达感慨。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先营造出一种欢快的宴会氛围,然后通过花景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想象,将情感转向忧伤。这种情感的起伏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对于我们来说,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因为时光易逝,美好难留。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