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邑司犹属宗卿寺, 册号还同虏帐人。
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如今塞上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烟尘,汉朝公主(这里指唐朝公主)远嫁去和亲。公主的邑司仍然隶属于宗卿寺,册号也和番邦之人一样。九姓部落的旗帜先为公主的队伍引路,公主一生所需的衣物都随身携带。公主在毡帐中望着南方,知道再也没有回去的日子了,只能徒然地看着沙漠中的蓬草和水边的柳树迎来春天。
唐朝时期,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常常采用和亲的政策,将公主嫁给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张籍此诗便是在送和蕃公主远嫁时所作,反映了当时和亲这一政治现象。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对于和亲的公主来说,往往意味着远离家乡和亲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一生。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首联“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点明了和亲的背景是边疆暂无战事,以和平的表象为后文公主的凄凉命运做铺垫。颔联“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通过对比公主在中原和在番邦的不同身份归属,暗示了公主身份的尴尬和无奈。颈联“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描绘了公主远嫁时的场景,虽有盛大的仪仗,但“一生衣服尽随身”又透露出她此去将一去不返的决绝。尾联“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以景结情,生动地刻画了公主在异乡思念家乡却无法回去的悲苦心情,令人动容。整首诗既反映了和亲政策的政治意义,也表达了对和亲公主命运的同情。
1. 和亲政策:是中国古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联姻来达到和平、稳定边疆等目的。
2. 宗正寺:是古代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负责皇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等事务。
3. 张籍:唐代诗人,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这首诗以送和蕃公主为主题,展现了和亲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情感和社会意义。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主远嫁的无奈和悲哀,同时也能看到和亲政策在维护边疆和平方面的作用。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让读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公主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对于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政治制度以及女性的命运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思考和亲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利弊。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