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
分享数:99
朝代: 唐朝 | 作者:张籍 | 类型:写云|

清净当深处,虚明向远开。

卷帘无俗客,应只见云来。

拼音
wéi kāi zhōu shèng shān shí èr shǒu xiǔ 宿 yún tíng
[ [ táng cháo ] ] zhāng
qīng jìng dāng shēn chù , , míng xiàng yuǎn kāi       
juàn lián , , yīng zhī jiàn yún lái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注音
  • wéi
    kāi
    zhōu
    shèng
    shān
    shí
    èr
    shǒu
    xiǔ
    宿
    yún
    tíng
  • [
    [
    táng
    cháo
    ]
    ]
    zhāng
  • qīng
    jìng
    dāng
    shēn
    chù
    ,
    ,
    míng
    xiàng
    yuǎn
    kāi
  • juàn
    lián
    ,
    ,
    yīng
    zhī
    jiàn
    yún
    lái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古诗译文

宿云亭处在清净幽深的地方,亭中视野开阔,能向远处延展。卷起帘子,没有世俗之人来访,应该只能看见云朵飘来。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古诗注解
  • 清净:指环境清幽洁净,没有喧嚣和纷扰。
  • 虚明:这里形容亭子内部空旷明亮,视野不受阻碍。
  • 卷帘:把帘子卷起来,通常意味着打开空间,迎接外界的景象。
  • 俗客:指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世俗事务缠身的人。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创作背景

韦处厚在开州任刺史时,写了《盛山十二诗》,分咏当地十二处胜景。张籍、白居易、元稹等纷纷和诗。这首《宿云亭》便是张籍和诗中的一首,是对韦处厚原诗的回应和拓展。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宿云亭清幽的环境和宁静的氛围。前两句“清净当深处,虚明向远开”,点明了宿云亭的位置在清净幽深之处,且视野开阔,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豁达开朗的感觉。后两句“卷帘无俗客,应只见云来”,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清净,没有世俗之人的打扰,只有云朵自在地飘来,营造出一种空灵、超逸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宿云亭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净自然、远离世俗的生活的向往。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知识点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宿云亭的环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诗中使用了“虚明”“俗客”等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另外,和诗是古代文人之间交流创作的一种方式,通过唱和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切磋诗艺。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讲解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开头就点明了宿云亭的特点——清净和虚明,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卷帘”这一动作,仿佛是诗人主动打开与自然沟通的窗口,而“无俗客”则突出了这里的纯净,没有世俗的纷扰。最后“应只见云来”,云象征着自由、闲适,诗人以云为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宿云亭中,感受那份清幽与宁静,体会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