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
分享数: 204
朝代:唐朝 | 作者:杨巨源 | 类型:写风|写水|写马|杨柳|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拼音
shé yáng liǔ / / liàn xiù cái yáng liǔ
[ [ táng cháo ] ] yáng yuán
shuǐ biān yáng liǔ chén , , fán jun1 shé zhī       
wéi yǒu chūn fēng zuì xiàng , , yīn qín gèng xiàng shǒu zhōng chuī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注音
  • shé
    yáng
    liǔ
     
    /
    /
     
    liàn
    xiù
    cái
    yáng
    liǔ
  • [
    [
    táng
    cháo
    ]
    ]
    yáng
    yuán
  • shuǐ
    biān
    yáng
    liǔ
    chén
    ,
    ,
    fán
    jun1
    shé
    zhī
  • wéi
    yǒu
    chūn
    fēng
    zuì
    xiàng
    ,
    ,
    yīn
    qín
    gèng
    xiàng
    shǒu
    zhōng
    chuī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注解

  ⑴和练秀才杨柳:诗题一作“折杨柳”,乐府歌曲,属横吹曲。
  ⑵曲尘丝: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尘:一作“烟”。
  ⑶向:一作“肯”。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译文

  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赏析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从诗意看,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此情此景,俨然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谓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这种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两句之所以耐人寻味,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复斋漫录》:予读唐杨巨源“江边杨柳曲尘丝”之句,不知所本。后读刘梦得《杨柳枝》词云;“风阀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曲尘丝。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乃知巨源取此。
  《鹤林玉露》:唐人柳诗“水边杨柳曲尘丝……”,朱文公每喜诵之,取其兴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孟庄曰:遇物生情,才得作绝三昧。
  《删订唐诗解》:唐云:柳如烟丝,折以赠别,而春风吹拂,更是有情:此就题翻意法。吴云:言春风之不忍于柳,以见离别之苦。
  《古今词统》:徐士俊:他人说风妒花,此翻说风惜花。
  《湘绮楼说诗》:王闿运:因景造情,婉而多致。
  《唐人绝句精华》:宋谢枋得评曰:“杨柳已折,生意何在,春风披拂如有殷勤爱惜之心焉,此无情似有情也。仁人君子常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兴哀于无用之地,垂德于不报之所,与春风吹断柳何异!”按谢氏此评,于诗人用意推阐至极,读诗中三四句,确有寓意。谢氏以比仁人君子应物之心,虽不免过高,然亦题中所有之义也。

  • 古诗词学习网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注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