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适
| 类型:名家点评
| 151阅读
|
当代作家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这是一首堪称中国最早的白话诗。白话诗而采用了旧体五言律诗的体例,基本上遵照了平仄押韵的规则,或许可谓是以旧瓶装新酒。它昭示了新诗的一个发展方向。这首诗描写了两只蝴蝶相依相伴的情景,生动形象如同画面。” [5]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黎风《新文学开拓者的诗歌艺术》:“从诗的美学观点来看,《蝴蝶》一诗的艺术美有下列几点:第一,语言自然,朴素,口语...
作者:郭沫若
| 类型:名家点评
| 184阅读
|
现代作家、诗人李旦初:全诗由人间写到天上,由景物写到人情,由静态写到动态,想象逼真自然,画面明丽优美,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想和回味。诗人想象中的美丽的天街,正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人民大众所憧憬、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国现代文学》) [9]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宗国:本诗结构精巧浑成、匠心卓异。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象于星空,十...
作者:刘长卿
| 类型:名家点评
| 141阅读
|
明人顾璘:是六言诗法。(《批点唐音》)明人周珽:恬淡容与。(《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明人毛先舒:《谪仙怨》,明皇幸蜀路,感马嵬事,索长笛制新声,乐工一时竟习。其调六言八句,后刘长卿、窦弘余多制词填之。疑明皇初制此曲时,第有调无词也。说详康骈《剧谈录》。案此调即唐人六言律,盖权舆于《回波乐》词而衍之。郭茂倩《乐府》称《回波乐》为商调曲,疑此词亦商调也。(《填词名解》卷一)清人曹锡彤:前二韵以惜别梁耿言...
作者:宋祁
| 类型:名家点评
| 147阅读
|
清人沈谦《填词杂说》: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清人李渔《窥词管见》:月来”句词极尖新,而实为理之所有。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着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宋子京当日以此噪名,人不呼其姓氏,竟以此作尚书美号,岂由尚书二字起见耶?余谓“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
作者:史可法
| 类型:名家点评
| 133阅读
|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院教授张浩逊《古小诗精华》:古人称心情沉重、悲痛之人的眼泪为“铅泪”。此诗后两句说“泪沉江底”,正是由“铅泪”化出。设想的奇特,正表现了诗人无比沉重、悲切的心情。
作者:席慕容
| 类型:名家点评
| 155阅读
|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周政保:寥寥数语,却写出了“乡愁”的形态与方式。这是席慕蓉作诗的好处。她那纤细的情感总是有所发现、有所抽象,特别是“故乡的面貌”、“雾里的挥手离别”。而“乡愁”是什么呢?诗人从自己的经验世界中捞出了绝妙的回答这回答只属于诗。它突现了浸泡在乡愁中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的、但又难以言表的心境。这诗易记而动人。可见,精短且富有意味也是诗之所以焕发魅力的原因之一。(《20世纪中国新...
作者:查慎行
| 类型:名家点评
| 44阅读
|
浙江大学教授朱则杰《元明清诗》:诗歌最精彩的就是最后一句,选用江南春天处处盛开、灿烂夺目而又似乎不为一般诗人所重视的油“菜花”作为描写的核心,以其“香过”伴随船过伴随人过,虚实相生,化俗为雅,从而生动地反映了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 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读来格外富有情韵。
作者:曹雪芹
| 类型:名家点评
| 53阅读
|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红楼梦诗词精选》:宝玉在此文中用最好的语言去形容晴雯,给予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的女子以最高的赞美。脂砚斋评说,此诔文“明是为与阿颦作谶”,“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这从作者在小说中安排芙蓉花丛里出现黛玉影子,让宝、黛二人作不吉祥的对话等情节中,也可看出此文实为宝玉为黛玉所作。同时芙蓉花正是黛玉在前文中所抽花名签上的花。可见,曹雪芹此处是在以晴雯的惨死来暗喻黛...
作者:于右任
| 类型:名家点评
| 112阅读
|
诗词评点 第一、这首诗在构思方面以虚写实,情、景、事有机结合。作者设想安葬,想象死后魂魄远望,想象魂魄恸哭,想象远望之景,想象孤魂寂寥,这些都是虚写,实际上表现生前活着时的痛苦。作者明确实写了自己的悲哀情感,暗示虚写了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现状。读者可以通过诗中明确地抒情,在头脑里再现出一个活生生的慷慨悲壮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此诗在音韵节奏方面特点突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句式上,长短错落...
作者:李白
| 类型:名家点评
| 75阅读
|
明·朱谏《李诗辨疑》:按李邕于李白为先辈,邕有文名,时推重,自至京师,必与相见。自必不敢以敌体之礼自居,当从后进之列。今玩诗意,如语平交,且辞义浅薄而夸,又非所以谒大官见长者待师儒之礼也。白虽不羁,其赠崔侍御、韦秘书、张卫尉、孟浩然等作,辞皆谨重而无亵慢之意,次及徐安宜、卢主簿、王瑕丘、韦参军、何判官,虽有尊卑之殊,各尽欢洽之情,无有谩词,矧李邕乎? 现代·陈贻焮《杜甫评传》(上):这诗不妨作如...
作者:苏轼
| 类型:名家点评
| 69阅读
|
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末有道上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 明代杨慎《三苏文范》:“此赋结处,用韩文公《石鼎》处弥明。意指鹤至户为道士,亦暗使高道传青城山,徐左卿化鹤以此也。” 明代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引袁宏道:“《前赤壁赋》为禅法道理所障,如老学究着深衣,遍体是板;后赋平叙中有无限光景,至末一段,即子瞻亦不知其...
作者:李清照
| 类型:名家点评
| 53阅读
|
杨海明:这首出自女词人晚期之手的词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美感——而这两者,又都通过词中抒情形象的多侧面来表现出的。拿现今小说理论来讲,就是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合而成的复合的抒情形象(也即作者的自我形象)。但是,李清照却又非一个普通的思妇或怨女可比——她更是一个才女、甚至是一个巾帼须眉!……李清照所写的很多词作,就不仅体现了女性作者常有的那种婉约细致的特色,而且另还带有某种士大夫文...
作者:孟浩然
| 类型:名家点评
| 51阅读
|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气侠情真,不愧儿女子志。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任侠称题。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游武陵,赠宝剑,何等心胸!莫因“千金”二字,作借物仲情读也。长吉“直是荆轲一片心”,同此意。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不过任侠意,写得有神。 清·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从“入秦”生出首句,字字有关会,一语不泛说。落句五字,斩绝中有深味。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襄阳诗...
作者:孟浩然
| 类型:名家点评
| 50阅读
|
《历代诗法》:二诗(按:指此诗与《送杆十四之江南》)俱在人意中,却只如面谈,人不能及。 《诗式》:首句言潮落故江平,尚未有风,则可以济矣,就“江”字起。二句言与舟子共济,“君”折舟子也,就舟子承。二句就“济”字转,心中想越,故引领而望:“时时”见望之勤,“天末”见望之远。四句言江上作山无数,未知越山在于何处,因指青山以问舟子也。“青山”二字冠以“何处”二字,“越中”二字冠以“是”字,跗题中“问”...
作者:西鄙人
| 类型:名家点评
| 59阅读
|
凌宏宪《唐诗广选》:气骨高劲,不域于中唐者。 李攀龙《唐诗训解》:为中国长气。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汝询曰:哥舒御吐蕃,信悍勇。潼关之败,髦矣。此歌盖不欲以一眚掩之。 沈德潜《唐诗别裁》: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先着此五字,比兴极奇(首句下)。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三百篇》,无作者姓氏,天怀陶写,不以诗鸣,而诗传千古。三代下唯恐不好...
作者:李白
| 类型:名家点评
| 60阅读
|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亦率胸臆而出。形容峰势之高,奇语独造。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与《望松寥山》同一奇想奇语,非谪仙决不能言(“太白”四句下)。
作者:王维
| 类型:名家点评
| 49阅读
|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迭荡野兴甚浓。 明代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景物会心处在乎无意相遭,类如此。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若道”“何因”四字妙。唐孟庄四语俱适。 清代朱宝莹《诗式》:首句就题起,“盘石”二字亦已点清,而“盘石临泉水”故觉可怜。二句承盘石写,言石畔复有垂扬。坐石上,临水边,酌酒举杯,而垂杨复来拂之,此境大可玩,要从开首“可怜”二字贯下。三句转变,此为虚...
作者:李白
| 类型:名家点评
| 61阅读
|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五:“是闻安倍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绝调,惨然之情,溢于楮表。”
作者:刘长卿
| 类型:名家点评
| 45阅读
|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怨甚(“汉文有道”二句下)。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初读之似海语,不知其最确切也,谊《鵩赋》云:“四月孟夏,庚子日斜,野鸟入室,主人将去。”“日斜”、“人去”,即用谊语,略无痕迹。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哀怨之甚,《鵩赋》中语,自然妙合。周珽曰:以风雅之神,行感忾之思,正如《鵩鸟》一赋,直欲悲吊千古。吴山民云;三...
作者:两汉乐府
| 类型:名家点评
| 105阅读
|
明·陆时雍:“直而肆,似乐府语意。”(丁福保《汉诗菁华录笺注》) 清·方东树:“《十五从军征》,此只是叙述本事,而状乱离之景象,令人不堪想。此盖《小雅》之遗响,后来杜公时学此。”(《昭昧詹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