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玄之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这首诗中涉及到一些古汉语词汇的理解,如“莳”“腤腩脍脯”等,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对比可以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作者:张籍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平易自然,对后世新乐府运动有一定影响。2. “和诗”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诗歌创作形式,即按照他人诗作的体裁、韵脚等进行创作,以表达回应或交流。3.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友人相聚的热闹与诗人独自闲坐的孤寂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作者:刘禹锡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2. 令狐楚是唐朝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擅长骈文和诗歌。 3. “行台”是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之一。 4. “从事中郎”是汉代以后州郡长官的僚属,负责参谋军事等事务。
作者:刘禹锡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以豪放、豁达著称。2. 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赤泉侯”“铜柱”等,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表现力。3. 萱草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忘忧,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作者:刘禹锡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风豪放洒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2. “和诗”是古代文人之间相互唱和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是依照对方的诗韵、诗意进行创作。3. 诗中的“汉官仪”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对正统礼仪制度的重视。4. 佛教文化在唐朝十分盛行,诗中“法王”“龙象”等词汇体现了佛教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作者:郎士元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郎士元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擅长五律。2. “凤吹”这一典故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美妙的音乐。3.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联想的修辞手法,将笙声比作彩霞,由笙声联想到碧桃千树花,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邓玉宾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元曲是元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叨叨令》是元曲中的一种曲牌名。2. 邓玉宾是元朝的散曲家,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俗的批判。3. 比喻是这首曲子的主要修辞手法,通过“空皮囊”“干骷髅”等比喻,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刘禹锡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2.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成就极高,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3. 怀素是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4.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作者:孟郊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不幸遭遇,风格古朴、深沉。2. 武牢关和河桥都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 “轻肥”出自《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常用来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作者:刘禹锡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科举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分为多个科目,其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科举及第者往往能获得官职和社会地位。2. 用典:在古代诗歌中,用典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历史故事或前人的作品来丰富诗歌的内涵,增强表现力。3. 香草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香草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品德、高洁的志向或优秀的人才。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知识点
作者:吕温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白芷在古代常被视为香草,象征美好品德。2. 兼金是古代对优质金子的称呼。3. 吕温是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有现实意义。
作者:卢纶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卢纶是唐代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2. 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衰败的野草、寒云、暮雪等景物,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悲和身世之感。3. 诗句对仗工整,如“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作者:刘秉忠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文学体裁:这首诗属于元曲中的小令,元曲是元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小令是散曲的一种,通常短小精悍,语言通俗生动。2.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夭桃似火,杨柳如烟”,将桃花比作火焰,杨柳比作烟云,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3. 文化典故:“杜甫游春”运用了杜甫春日出游的典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但他也有一些描绘自然景色和...
作者:萧绎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萧绎是南朝梁的皇帝,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有不少诗文传世。2.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常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3. “回文之锦”这一典故体现了古代女性表达相思的独特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者:贺铸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折柳:在古代,折柳是一种常见的送别习俗,因为“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所以折柳送别表达了对离人的不舍之情。2. 红泪:如前文所述,“红泪”是一个典故,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眼泪,增添了离别的感伤色彩。3. 芭蕉不展丁香结:这是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常被用来比喻愁绪郁结,难以排解,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
作者:畅当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作者:夏清男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踵武、纸鸢、琪花瑶草、玉树琼枝、八荒等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分裂行为的批判情感。
作者:柳宗元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作品风格多样,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为著名。2. 永州是柳宗元被贬之地,他在此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永州八记》等,这些作品对后世山水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作者:吕温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体现了儒家对智者和仁者的看法。2. 正始文学是魏晋文学的重要阶段,诗风崇尚自然、清峻,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等。3. 《诗经·郑风·缁衣》是赞美君子的诗篇。4. 《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体现了舜帝对百姓的关怀。
作者:张籍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流畅。他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其作品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运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真挚的情感,这也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