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含有道家的古诗词 - 6篇
诗句含有道家的诗句 - 25篇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知非》-作者:白居易-因君知非问,诠较天下事。第一莫若禅,第二无如醉。禅能泯人我,...
  • 《杭州官舍即事》-作者:姚合-临江府署清,闲卧复闲行。苔藓疏尘色,梧桐出雨声。渐除身外事,暗作道家名。...
  • 《游天台山》-作者:张祜-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傍洞...
  • 《宿道士观》-作者:朱庆馀-堂闭仙人影,空坛月露初。闲听道家子,盥漱读灵书。
  • 《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作者:皮日休-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谁披露记三桠。开时的定涵云液, 劚后还应带...
  • 《寒日书斋即事三首》-作者:皮日休-参佐三间似草堂,恬然无事可成忙。移时寂历烧松子, 尽日殷勤拂乳床。将...
  • 《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作者:陆龟蒙-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月苗杯举存三洞, 云蕊函开叩...
  • 《代文宣王答》-作者:罗隐-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吾今尚自披蓑笠, 你等何须读典坟。释氏宝楼...
  •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作者:徐铉-举世重文雅,夫君更质真。曾嗟混鸡鹤,终日异淄磷。词赋离骚客,封章谏诤...
  • 《看蜀女转昭君变》-作者:未知-妖姬未著石榴裙,自道家连锦水濆。檀口解知千载事, 清词堪叹九秋文。翠眉...
  • 《愁思》-作者:鱼玄机-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放情休恨无心友, 养性空抛苦海波。长者车音门外有...
  • 《支公诗》-作者:皎然-支公养马复养鹤,率性无机多脱略。天生支公与凡异, 凡情不到支公地。得道由来天上...
  •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林屋洞》-作者:皎然-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不有古...
  • 《薛卿教长行歌》-作者:皎然-桂阳仙柳道家说,昔传苏君今是薛。聊将握槊偶时人, 便被人间称冠绝。黄杨文...
  • 《湖南草堂读书招李少府》-作者:皎然-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药院常无客,茶樽...
  • 《洞仙歌》-作者:纳兰性德-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问取旁人入时否。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
  • 《临江仙》-作者:苏轼-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省可清言...
  • 《生查子》-作者:谢薖-情亲难语离,且尽玻璃盏。双鲤有来时,莫使音书缓。征骖去若飞,不道家山远。相见小...
  • 《花舞》-作者:史浩-奇花命以佳名,因其有香,尊之为客。欲知标格,请观一字之褒;爰藉品题,遂作群英之冠...
  • 《题辛道士房》-作者:储光羲-全神不言命,所尚道家流。迨此远南楚,遂令思北游。先生秀衡岳,玉立居玄丘。门...
  • 《与高司谏书》-作者: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
  • 《风入松》-作者:张孝祥-玉妃孤艳照冰霜。初试道家妆。素衣嫌怕姮娥妒,染成宫样鹅黄。宫额娇涂飞燕,缕金愁...
  • 《念奴娇》-作者:辛弃疾-道人元是,道家风、来作烟霞中物。翠幰裁犀遮不定,红透玲珑油壁。借得春工,惹将秋...
  • 《齐天乐》-作者:高观国-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
  • 《摸鱼儿》-作者:刘克庄-便披蓑、荷锄归去,何须身著宫锦。与谁共话桑麻事,朱老阮生尤稔。筛样饼。瓮样茧,...
关于道家的作者信息 - 20篇
  • 孙思邈-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
  • 庄周-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
  • 傅山-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
  • 王充-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
  • 李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
  • 列御寇-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
  • 赵蕤-赵蕤 (ruí),字太宾,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
  • 曹学佺-曹学佺(1574年-1646年)明代官员、学者、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字能始,...
  • 葛鸦儿-葛鸦儿,唐朝女诗人。生卒年与生平不详。她最有名的作品《怀良人》最早见于韦庄所编...
  • 黄裳-黄裳(1044-1130)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
  •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
  •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
  • 陆善经-至贵不忘初,辞荣返旧居。霓裳因宠锡,鹤驾欲淩虚。丹禁倾三事,青门祖二疏。函关遇...
  • 谭峭-谭峭,字景升,泉州人。唐国子司业洙之子。从小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
  • 尚仲贤-第一折(匹先扮建成、元吉上,开)咱两个欲待篡位,争奈秦王根底,有尉迟无人可敌。...
  • 窦蒙-窦蒙唐代书法家,字子全陕西省麟游县西人。字子全,窦臮之兄.扶风郡(今陕西省麟游县...
  • 任瀚-四川南充人,字少海。嘉靖八年进士。廷对献替剀切,天子亲题其制策,名动一时。官吏部...
  • 陈抟-陈抟(拼音tu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
  • 苏舜元-痛矣真源丧,纷纭物象来。水轮今若此,世事亦宜哉。上下车交辐,周旋斗转魁。咸渊日...
  • 李筌-李筌,道家思想理论家,政治军事理论家,隐士。号达观子,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少...
含有道家的句子 - 118条
含有道家的成语解释 - 32篇
  • “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 “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
  •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 “壶中日月”-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 “九转功成”-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
  • “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
  • “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 “清净无为”-道家语。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 “三魂七魄”-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
  • “无中生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 “吸风饮露”-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 “玄之又玄”-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 “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不食烟火”-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
  • “抱朴含真”-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
  • “引新吐故”-犹言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吐纳术。
  • “洗心换骨”-道家语,指洗去尘心,换掉凡骨,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
  • “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
  • “清静无为”-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 “阳九百六”-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
  • “六神不安”-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
  • “壶天日月”-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 “袖里玄机”-玄机:道家所谓的奥秘。袖里藏有奥妙的道理。指暗中采用的玄妙谋略
  • “壶里乾坤”-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 “无为之治”-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 “阳九之厄”-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
  • “阳九之会”-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
  • “壶中天地”-指道家的生活。
  • “无名之朴”-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
  • “九转丸成”-转:循环变化;丸:指金丹。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
相关道家搜索信息 - 30条查看更多
  •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反经》(亦称《长短经》)是一本谋略奇书,由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老师道家末枝纵横家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华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
  • 《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隋书。经籍志》只在“道家”下列《守白论》。现存的《公孙龙子》一书只有6篇,保存在明代的《道藏》中,该书流传情况复杂,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今本《公孙龙子》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秦《公孙龙子》的本来面目。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8810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