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赏析
点击数:86

  这首敦煌词的魅力,首先在于暗示之妙,出自天然,纯为一片天籁。其次是给人以更多的启示,表现出劳动者对人生的从容大度和乐观精神。
  这是首舟子之歌。舟子开唱:“五里竿头风欲平。”“五里”当为“五两”。古人用鸡毛五两系在竿顶,以测风力风向,这叫“五两”。凡开船,必先看五两。李白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诗“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可证。竿头五两随风轻举,风欲平,实是未平,这可是个好兆头。原来,起句唱的是要开船。接着唱的一句,就是开船了:“长风举棹觉船轻”。扯起帆,乘风打桨,只觉这船轻轻地行。舟子心情之轻快,自然也就流露出来。行至中流,“柔橹不施停却棹”。摇橹轻捷,谓之柔橹。柔橹不施,桨也不打了,这暗示着风力渐渐增大了。所以接着推出一个短句:“是船行。”不用划船,嘿,船可在走。歌词由七字句一变而为三字句,顿觉声情摇曳多姿。字句虽短,但从其字声之为仄平平,犹可体会其乐句之悠长高扬。天助人愿,行船凭借好风力,舟子之快活得意,尽在这拖长一句的歌声悠扬之中。
  船,风行水上。舟子,昂首船头。展眼望水面,阳光下,但见“满眼风波多陕灼”,一派浮光耀金,好不眩人眼目。风和日丽,是个好日子。再抬头,看远山,“看山恰似走来迎”。远山走向舟子,来迎接他哩。歌句很美。且听舟子又唱了:“子细看山山不动一一是船行。”原来并不是山迎过来,是船往前行得快呢。本来,船一往前走,前方的山就好像迎面来,这是种错觉,只有初次乘船的人,尤其儿童,才会给迷住。而一辈子以行船为生的舟子这么一唱,却是自然地流露出他的风趣和喜悦,流露出他对行船的热爱。唯有热爱自己劳动的人,才永远也不会失去对劳动的那种新鲜感。吟诵词句,仿佛就感受到舟子从容豪迈的歌声,悠扬在丽日长天烟波浩渺之间。
  这首敦煌词的魅力,首先在于暗示之妙,出自天然。舟子行船赶上顺风的喜悦并无一语道破。上片是以停下桨而船在行的直感,暗示顺风。下片则以山来迎的错觉,暗示船速加快,从而进一步又暗示风力的增大。舟子心头之快活,性格之风趣,自然也就随之流露出来。
  这首词还可以给人们以更多的启示。舟子歌唱行船之喜悦,表现出劳动者对人生的从容大度和乐观精神,尤其上下片两结反复唱出“是船行”这一歌句,体现从容不迫之人生态度,实在优美。若非饱经惊涛骇浪,难得如此人生素养。人生有苦亦有乐。自古以来,乐观之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中,就比忧患意识来得更重要。对于这种乐观精神,不仅可以从《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的哲理中认知,也可以从这样一首民间歌词中感受到。

  • 古诗词学习网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注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