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注解
点击数:41

  1.晏子:晏子(前578年—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2.延:引进,请人。
  3.傧(bīn)者:主管接待客人的人。更:改变。
  4.临淄:齐国首都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三百间:周制,二十五家为间,三百为七千五百户。这里是虚指,极言人口众多。
  5.袂(mèi):袖子。阴:同“荫”。
  6.比肩继踵(zhǒng):肩靠肩,脚靠脚形容人多。比:并列,靠着。踵:脚后跟,这里代指脚。
  7.何为(wèi):怎么能说。为:同“谓”。
  8.主:专,守,担负。
  9.使使:派出使。主:指国君。
  10.不肖:不贤。
  11.习辞:会说话,善于辞令。
  12.方:将要。
  13.何以:用什么办法。
  14.为:于,当。
  15.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16.酒酣:酒兴正浓的意思。
  17.诣(yì):到处去。
  18.曷:何。
  19.固:乃。表意外的语气。
  20.避席:古人席地而坐,避席即站起,表示敬重。
  21.枳(zhǐ):即枸橘,与橘树不同种。果状似橘,但肉少而味酸。橘化为枳的说法无科学根据。
  22.徒:只,仅仅。
  23.实:果实。
  24.得无:莫不是,表委婉或推测的问话。
  25.熙:同“嬉”,戏弄,开玩笑。
  26.病:辱,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