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荒台开篇,描绘了一幅荒芜、寂静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古朴、悠远的基调。“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着点明这里是阮公长啸处,引发读者的联想。“至今清风来,时时动林树”,清风与林树的动态描写,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又暗示了阮籍的精神如同清风一般,虽历经千年仍吹拂不息。“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诗人攀登高台,遥想古人的情趣,表现出对阮籍的追慕之情。“静然荒榛间,久之若有悟”,诗人在荒榛间静思,似乎有所领悟,这种领悟可能是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最后“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直接表达了对阮籍精神的赞美与敬仰,认为他的精神光芒千年不灭,值得后人永远仰慕。整首诗借景抒情,意境深远,将对古人的追思与对历史的感慨融为一体。